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绝谷野樵

[作品赏析] “双亲”能对“膝下”乎?

[复制链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漱玉清丽!着笔轻盈!通达晓畅!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逸思飘、音韵自成、气畅志远,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7-9 22:54 编辑

“双亲”与“膝下”对仗没问题,都是名词对名词,只不过是一直言,一形象说法而已。只是“过年常伴双亲去,尽孝还承膝下欢”句都属孝道行为,在一联中出现,似有合掌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字为动词,在此句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去陪伴双亲,二是陪伴双亲直到双亲离去。无论是哪一种意思,“去”都为动词,而“欢”应是使动用法,因此此联是宽对无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7-9 23:14 编辑

就这首作品而言,前两联写得是五佛洞的情况,写的是佛事(颔联两句是因果关系),属于释家思想。而后两联写的是孝道及对双亲离去的悲伤,属于儒家思想。因此,愚觉得前后思想内容没有什么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主题

1623

回帖

71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32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0-7-9 22:53
“双亲”与“膝下”对仗没问题,都是名词对名词,只不过是一直言,一形象说法而已。只是“过年常伴双亲去, ...

出句列举一个具体事件(陪伴父母去五佛洞),对句对这一行为进行褒扬(赞为尽孝),后者涵盖了前者,前者蕴含于后者之中,前者范围小,后者范围大,一小一大,如何合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主题

1623

回帖

71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32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0-7-9 22:59
“去”字为动词,在此句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去陪伴双亲,二是陪伴双亲直到双亲离去。无论是哪一种意思,“ ...

诗中的“去”指陪伴父母去五佛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1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20-7-11 19:17
出句列举一个具体事件(陪伴父母去五佛洞),对句对这一行为进行褒扬(赞为尽孝),后者涵盖了前者,前者 ...

若是陪父母去五佛洞进香,就可以理解。是愚理解错意思了。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主题

1623

回帖

71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32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0-7-9 23:05
就这首作品而言,前两联写得是五佛洞的情况,写的是佛事(颔联两句是因果关系),属于释家思想。而后两联写 ...

前两联是必要的交代和铺垫,是客观陈述,不是宣扬佛教。后两联才是本诗重点。若没有前两联的铺垫,后两联就没有基础,就是空中楼阁。全诗脉络如下:建佛洞——当地人朝拜——陪父母去朝拜以尽自己的孝心——母亲离世,望洞伤感。由此可见,全诗条理清晰,合于逻辑,并无不妥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1 14: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