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被“黑”的诗史

[复制链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6-28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辞精炼!文采风流,优美流畅!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6-28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古今、骨秀境清。构思精巧!蕴藉含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后生”的南北朝多少分享了魏晋或汉魏的荣光,而作为前辈的魏晋和汉魏则多少受到了南北朝的牵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晋南朝诗坛上的新风气和新时尚,都是由世家大族引领的,从东晋的玄言诗到南朝的山水诗、永明声律说,从谢惠连体、联句到赋得体,几乎无一例外。也许是因为玄言诗后来的诗史评价不高,所以,东晋诗史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非世族高门出身的陶渊明,风头压过了一群王谢子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诗是南朝对于诗史的特别贡献,在山水描写中融入赋笔的细腻描绘、人生的玄理思考和心理情绪的投射,技术越来越圆熟,体式也越来越稳定。并称“大小谢”的谢灵运和谢朓的山水诗各有千秋,一个多用赋笔,一个多用比兴,一则以理趣胜,一则以意趣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歌诗使这些历史人物形象立体化,也增添了历史故事的戏剧性和抒情性。一方面,这可以说是史书中最早的一种“有诗为证”;另一方面,就歌诗而言,这也可以说是“有史为证”。南朝诗歌中也有同类的诗作:很多诗人在生命的危急关头,往往是在即将死于非命的临终时刻,多有赋诗抒怀明志,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些诗作中浸透了政治的沉重,铺满了宦途的荆棘,充满了生命的忧愤低回。这与通常印象中南朝贵族歌吟的悠闲节奏与靡丽词采,形成了有张力的对照。南北朝历史上,谢晦、谢世基、谢灵运、范晔、吴迈远等人都作过临终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时代,友朋间的诗歌赠答、唱和与联句,堪称日常现象,表明“诗可以群”这种社会功能,可以普遍而有效地发挥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可以群”的另一种表现,是同题共作,这是从建安时代开始蔚为风气的,到南朝更为频繁,更加自觉。永明时代,诗人同题唱和颇多,有几次规模都相当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拈题,如何选韵,决定了诗歌的写作方式。在南朝诗史上引人注目的赋得和分韵,表面上是两种制题方式,实际上是两种写作方式。赋得其实就是分题,这种制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赋得眼前景物,一种是赋得古人的成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题与分韵,可以说是作诗中的双重“双规”原则,说易行难。一重是用规定的题目和规定的韵部作诗,另一重则是在规定的场合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1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