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沈德潜在“诗教”原则下对唐诗的历史定位

[复制链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德潜是叶氏弟子,诗学出于叶氏,论诗之旨也多本乃师,但他更倾向于复古。与叶燮不同的是,在源流正变的分疏中,沈德潜立定的是崇正尚古的立场,因此他要溯源。但在对于流变的认识上,沈德潜也受到叶燮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德潜论诗最注重的是诗之指归,在他所编选的五六部很有影响的古、今人诗选中,他都曾不厌其烦地申明其一贯的编选原则,其中,他认为“审宗旨”是编选诗歌的第一要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沈德潜看来,诗之宗旨原本于性情。因此先审宗旨的原则,便是要求追本诗歌所体现的性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蕴涵的性情与人伦日用、政治风俗有着如此天然密切的关联,所以它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性情,也就至关重要,而性情纯正与否,也就成为判断诗歌价值高低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教原则要求诗歌的,是那种“关乎人伦日用及古今成败兴坏之故”的性情,亦即现代话语体系中所谓健康充实的思想感情。无关此旨,徒事浮华,或者“叫号撞搪”以出之的,均非其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德潜诸种诗选,目的是为了张扬那种于人生、社会有益的,能够将人之性情引向正途的诗歌,其选诗的宗旨、立场是明确而又坚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之变,情之正”是归愚选择杜诗的原因,也是其选择唐诗的原因。因为在归愚诗学中,唐诗风貌正是以杜甫(还有李白和韩愈,但是以杜甫为主)为代表的。以杜甫为代表的诗人创作出了思想上上继《风》《雅》,而艺术上又丰富多变的唐诗,这样的诗歌,既坚持了以雅正之旨淳风化俗的经国大业之用,又变化生新,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感染力,因此唐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既不同于其上的齐梁,也不同于其下的宋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德潜探求诗教本原的出发点,通过对宏博繁富的唐诗进行别裁去取,沈德潜勾勒出了他对唐诗主体特征的认识,这就是在诗歌发展的自然流变中,唐诗是“变”,而在诗的本原价值体系中,唐诗仍是“正”,其代表就是杜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之变,情之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敦厚的诗教要求诗歌与现实政治人生建立密切的关系,就是为了赋予诗歌以重大的社会意义。而要实现这种重大的社会意义,就必须采取合适的表达方式。因此,温柔敦厚的诗教要求于诗歌的就不仅仅是思想内容的雅正,还有艺术表现的委婉含蓄、温厚和平。只有以其特有的审美品格打动人、感染人,用委婉的言辞渐化人之性情,在审美中实现其教化意义,诗歌才能有效地谐和君臣、父子、亲族、友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完成其“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经国之大业”的神圣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承六朝而下,诗歌艺术已经过了数代踵事增华的发展,并非完全合于诗教的要求。对此,归愚又从审美角度对其各种艺术风格给予热情的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1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