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拗救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例:2、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中有两个句子(3、7)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我们综合看几个例子:
    例1、《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句“凉风起天末”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三四互换,一应平,特拗)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
    本句为:仄脚句型,出句三拗,对句三救,小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例2、孟浩然: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
    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第三句“ 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本句为:仄脚句型,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大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例3、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成”救“代”,和“往”。
本句为:仄脚句型,出句三拗,对句三救,小拗;同时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大拗,这里双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例子很多,总括起来有三种:
1、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2、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3、特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拗救”的几种形式。在写作格律诗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要按照格律创作;由于表意的需要,非破律不可时,可以运用拗救,但在一首诗中,以出现一次拗救为好,不使用更好。
值得说明的是:在格律诗形成的初期,由于格律还没有定型,古人诗句中会有很多拗句,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自己的作业只要符合“对、粘、替”就可以了,不再细分各种拗救,拗来拗去的,对我们学习和创作也不会有任何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讲提纲:
一、韵书
二、韵部
三、韵律
1、窄韵,2、倒韵,3、僻韵,4、险韵, 5、窜韵
6、私韵,7、凑韵,8、韵不入诗,9、韵领,10、韵不相撞
四、拗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9 04: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