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6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主张】
政治上,师旷主张为政清明,德法并重。国君应"清净无为","务在博爱",同时,还应借助法令来维护统治,"法令不行",则"吏民不正"。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对德才兼备者应委以国家重任。如果"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处高,不肖临贤",就会埋下乱政的隐患。经济上,师旷主张富国强民,民阜才能政平。
"空虚府库"将导致"国贫民罢,上下不和"的局面。统治手法上,师旷主张"广开耳目,以察民情",使百姓侵冤有处申诉。
他还提出"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的积极主张。认为国君应"廓然远见,踔然独立"这样才能避免失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师旷的治国宏论是他政治理想的反映,其见地精辟之至。悼、平二世,君主贤明,政平民阜,能重振文襄霸业,师旷起了很大作用。师旷还随平公多次出征讨伐,并曾代表晋国出使周朝。鲁季武子说:"晋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佐,有史赵、师旷而咨度焉,有叔向、女齐以师保其君,其朝多君子,其庸可偷乎!"明示师旷可与赵孟、叔向等著名政治家齐名。
现存先秦文献,有关师旷匡主裕民的记载颇多,可见,他的政治业绩并不亚于其艺术成就。《淮南子》云:"师旷譬而为太宰"他"大治晋国",晋"始无乱政"。按太宰一职,"总六官之事,事无所不统",足见其地位之显赫。及至春秋后期,太宰仅为尊称,实际地位大大降低,然名誉上仍为王宫之长,掌王家内外事务。悼公初年,师旷初入宫廷,不大可能居此高位。据考,师旷的政治活动最早见诸文献是在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显然,师旷为太宰当在悼公末抑或平公时。平公晚年,骄泰奢侈,贪欲无足,师旷多次力谏或与太宰一职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