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对联基础知识(10)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6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8-11-4 17:57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 ...

还有人甚至奇思妙想,说对联起始于西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8-11-4 17:57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 ...

还有人甚至奇思妙想,说对联起始于西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8-11-4 17:57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 ...

还有人甚至奇思妙想,说对联起始于西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8-11-4 17:57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 ...

当代史学家陈垣先生在《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一文中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8-11-4 17:57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 ...

当代史学家陈垣先生在《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一文中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8-11-4 17:57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 ...

当代史学家陈垣先生在《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一文中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8-11-4 17:57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 ...

“楹联虽见于五代,然论其体格,则自有诗歌,即有对句,来源亦远。英人高葆真撰述《古导今录》,谓扁(匾)联之制,肇自迦勒底,迦勒底固阿伯拉罕之祖国,近年发现迦勒底古碑,颇有对仗文法,创世纪即有左右相对之文云。”(《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第291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8-11-4 17:57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 ...

“楹联虽见于五代,然论其体格,则自有诗歌,即有对句,来源亦远。英人高葆真撰述《古导今录》,谓扁(匾)联之制,肇自迦勒底,迦勒底固阿伯拉罕之祖国,近年发现迦勒底古碑,颇有对仗文法,创世纪即有左右相对之文云。”(《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第291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1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8-11-4 17:57
第三,从中国汉族汉字文化的文学和文章体裁与作法等方面来看,语言文字中的对偶现象早就自发地在使用了。( ...

“楹联虽见于五代,然论其体格,则自有诗歌,即有对句,来源亦远。英人高葆真撰述《古导今录》,谓扁(匾)联之制,肇自迦勒底,迦勒底固阿伯拉罕之祖国,近年发现迦勒底古碑,颇有对仗文法,创世纪即有左右相对之文云。”(《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第291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4 0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