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4万
14万
副首版
上海诗词副首版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1-16 15:15 存在于杜甫、方回等人“吴体”中的失黏与失对,在宋代另外一些诗人的“吴体”中却并不存在。这一实况所表明 ...
使用道具 举报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1-16 15:17 黄庭坚《二月丁卯喜雨呈吴体为北门留守文潞公作》: 乘舆斋祭甘泉宫,遣使骏奔河岳中。 谁与至尊分旰食,北 ...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1-16 15:18 南山旧说王隐者,北斗今看韩退之。 不颀觅句花照眼,行见调羹酸着枝。 ——胡铨《司业口占绝句奇甚辄用韵 ...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1-16 15:18 宋代诗人的“吴体”之作, 尽管是因受唐代诗人“吴体”影响的结果所致,但其与唐代诗人的“吴体”相比,却 ...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1-16 15:19 唐代“吴体”与宋代“吴体”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青出于蓝”与“胜于蓝”的关系 ...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1-16 15:20 “凡篇中杂以方言谐词者皆是吴体”的认识,乃为“吴体”最核心的本质特征之一。这是因为,《杜园说杜》中的 ...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1-16 15:22 对现存唐宋诗人“吴体”平仄的验按结果表明,“三仄脚 ”与“三平脚”这一特殊的出句与对句,乃是检验一首 ...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1-16 15:36 从以上所论中可以看出,吴体诗并不是拗体,其起源于刘宋时代,乃是吴歌与沈约等人创造近体格律诗相互影响所 ...
张庆东字恕鸣 发表于 2022-1-16 17:29 论坛交流,其乐无穷,受益无穷!问好老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勤勉版主勋章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9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