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李白诗艺术魅力分析

[复制链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6-29 21:55 编辑

挑战强者是必需的,因为“天门山”阻挡了“楚江”前进的道路;所谓强者并不一定很难被打倒,“楚江”只须使用自己现成的“水”就能把“楚江”劈为两半;而一旦征服了“天门山”,“楚江”只需让自己的“水”“至此回”,就能永久地巩固成果;一旦征服了“天门山”,当初作为强敌的“天门山”就会变成“楚江”最安全可靠的一段河床;一旦征服了“天门山”,“楚江”就可以一泻千里地奔向自己的目的地——大海。    如此解诗,当真是闻所未闻,若如此,天门山亦可理解为强者仍在继续奋斗,想要极力阻碍楚江东流,至少此刻能使得江水“至此回”。乃或理解为“柔弱胜刚强”,柔弱者才是最强的,天门山不是最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6-29 22:01 编辑

“高度”值得我们去占据,因为“高度”意味着有美丽的“彩云”相伴随;而一旦占据了“高度”,最远大的目标,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到——“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也。     若如此,“朝辞”应当有一个挥手拜拜的动作,岂不是向高度告别吗?又何来“占据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7-2 22:40 编辑

“春风”值得赞美吗?值得,因为它能够使弱小的美变成强大的美、使局限于一隅之地的美造福于广大的世界。 请为这两句诗中作为灵魂的人性命名。“喜爱春风”。      辩: "春夜”应是有料峭的寒凉吧,既是寒凉的春夜,洛城之夜怕是早早安静下来了,纵是笛声的幽幽,不眠的人也是可以听到的。洛城大吗?或许吧,但对于心中有思乡之情的人来说,洛城的大或不大都没有什么关系。吹笛之人与自己远吗?远或不远都没有关系,总之自己听到了就够了。这笛声为什么要在寂静的春夜响起,而且吹的是《折柳曲》。“折柳”是什么?是思乡之情。看来这样的春夜思乡的人不止是“我”吧,“我”体会到了吹笛人的心情,自然“我”也想家了。“我”与吹笛人因笛声而心意相通,寂静的春夜,两个思乡的人,或许还有其他的人和我们一样。夜静而声远,不干春风啥事,只是在春夜听到笛声而已。洛城是长安的陪都,很多远道而来的书生,为了功名而来,久久不能如愿,渐生思乡之情,这样的春夜,这样的笛声自然是情绪的触发点。有了思乡的哀愁,有了世路的惘然,有了幽怨的笛声,谁还能喜爱春风呢?因此,用灵魂的人性命名绝不应该是“喜爱春风”,而是“魂断春夜”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7-4 23:34 编辑

阴谋会让我们发出“拔剑四顾”这样的古怪动作、阴谋会毁坏我们面对美酒美食时的兴致。 问:请给这四句诗的灵魂命名。 答:“厌恶阴谋”。    “拔剑”意味着拔剑之人有本事,想要在众人面前体现一下,或者说“我”这么有本事的人居然遭到排挤,因此“心茫茫”。有本事的人自由豪气,失意了也要体现一下英雄的气概,没本事之人失意了只会借酒消愁。“四顾”是在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拔剑未必是在寻找仇人,而是一种情绪的体现,是一种英雄失意的愤懑举止。大丈夫有志不得伸,还遭人排挤,又无法向那些小人对着干,岂不郁闷。面对美酒佳肴,也食之无味。但李白就是李白,自有自己抒发胸中郁闷的方式,不展示一下自己就不是李白了。李白是一个矛盾体,面对自己的处境,要么潇洒地“且放白鹿山雅间,须时即骑访名山”,要么狂放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诗句)”。若以灵魂的人性命名,应该是“我是李太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7-5 22:16 编辑

“碧空”一旦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像“孤帆”这样的小小事物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像“长江”这种真正伟大的事物却会脱颖而出般地显示自己的存在。 问:“碧空”可以为我们正确地辨别伟大与渺小。请为这首诗的灵魂命名。 答:“喜爱辽阔”。      这里有三个空间层次,碧空、长江、孤帆,孤帆是一个点,长江是一条线,碧空是一个面。因为碧空和长江相对来说是永远的存在,而孤帆却是暂时的存在,不久就消失在辽阔的江天之间。也就是说广阔的事物其生命的长度更长久,渺小的事物,其生命的长度更短。而对于人来说,若只注意到渺小的事物,那么生命的格局就小,就容易为一时的离别左右自己的情感,就像此刻,李白虽然因孟浩然的离去而充满不舍之情,然他写出了江水的永恒和天地的辽阔。正因为这一点,这首诗所能带给人的感受就不仅仅是离别之情,而是诗人眼中的观感,这是一种自然事物体现出的理趣展示在诗人眼中的境界。若用灵魂的人性来概括的话,我觉得“有容乃大”更适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之水”在“奔流到海”之前毕竟在“天上”呆过,“天上”不就是象征“极乐世界”吗?所以,人在死亡之前也就应该让自己极乐极乐——“尽欢”。 问:请给这四句诗的灵魂命名。 答:“喜爱及时行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存在,这样的“庐山瀑布”象征了“宏大”,“宏大”的价值,在于能够激发我们去想象出无比伟大、无比美好的事物来。 问:请给这首诗的灵魂命名。 答:“喜爱宏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度”的价值在于:只有在“高度”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亲眼看到“黄河”是从“天际来”的,这意味着我们更全面地看清了“黄河”的本来面目;其次,从“天际来”的“黄河”只是“如丝”,并不真地就是一根丝线,相反,“黄河”乃是巨大而气势凶猛的东西,而正是在“高度”的基础上,我们眼中的“黄河”失去了可怕的巨大与凶猛。总之,“高度”能够让我们心情平静地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这两句诗的灵魂,是“喜爱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7-4 23:39 编辑

想要实现“独享”,就需要其他人对于美好的事物无知无识——这是多么地困难;想要实现“独享”,我们就必须付出“笑而不答”的代价。总而言之,“独享”来之不易。 “喜爱独享”是这首诗的灵魂。       问者问“我”何意栖碧山,说明问者不了解“我”或者不能体会到碧山带给人的闲逸之乐。对于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或不能知晓山水之乐的人,“我”自然不愿意向他解释什么,因而“我”才感觉“心自闲”。“我”之所以“笑而不答”而“心自闲”其实也是在向他解释,只是对方能否从“我”的态度中体会到什么,就看他自己了。对于一些人,过多的解释其实没有什么作用。若用灵魂的人性来概括,应该是“对牛不弹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1 1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