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17

关于题图联的相关知识点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2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的绘画,也是国画的代表。

水墨画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从物理的角度讲,水墨画就是用水和墨不施彩色或略加淡彩的画。都是用毛笔研墨、宣纸、颜料和水来表现内容。

工笔画主要是利用线、色来描绘注重形体准确、细腻,利用熟宣纸,水墨不外渗,整齐规矩。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写意画则是讲究笔墨变化,干湿浓淡,以点线面构图,追求画面以及物体的神韵、气势、意味等。要求意到笔不到,利用生宣纸的特点,水墨可以渗入
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大写意画的有我、无我,从本质上讲,中国画都是写意的。
题联,也可以使用大写意的方法来营造画境,以简要的景物来衬托出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国画的意象论
1、中国画的意
“意”是中国画首要的内核和灵魂。是衡量中国画存在价值的主要标志。
孔子早就有“圣人立象以写意”
庄子也有“得意而忘言”
张彦远说:“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笔。”
他还说顾恺之的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
欧阳修也有“古画画意不画细”、“心意既得形骸忘”的诗句。
写意不仅是文人画的形式,也是文人画的精神,还是中国所有造型艺术的精神,他们都是以传“意”为主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2、中国画的象
形,是可以看到的,象则是超越这个可以看到的形,创造出来的“形”。
表达意的象,不是原形,是一种人工创作出来的“形”,这就是“象”。
所谓“大象无形”。
唯有这样的象,才能表达出景外之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味外之味,才能让人感受到“文已尽而意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3、中国画的意象思维
就是创造者在创作中以主观情意为主导,把物象置于“意”中的创造性活动和思维方式。

其思维的核心是以创造者自己的主观情意为先导,这就是所谓的“意在象前,象生意后”。
题联时,要挖掘作者的这种意象思维,理解其真正想表达的主观情意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4、中国画的意象造型
就造型来说,画面中的意象不是纯客体的“象”,也不是凭空臆造的象,也不是信手拈来的“象”。
说白一些,都是精心安排有用意的造型。

这种审美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意义。
有些同学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一个竹子,怎么就非要说有什么意义,就写现实生活中的竹子,不可以吗?

这样想是由于你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没有真正掌握。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你不了解传统文化,你还真看不懂这些形象表达出来的意。所以在此建议大家学联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根据图画来完成对联?
1、抓住以形写神尽意的目标是什么。画中的形象都是为意服务的,要挖掘画中隐藏的思想感情。
2、对画中的人和物进行再组再造,概括、夸张、提炼地进行筛选和加工,使之成为融入了人的意志和精神的艺术复合体。

3、突出对联的语言特性,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体现其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下面我们以元代艺术家倪云林的几副画作来学习如何读懂一幅画: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
江苏无锡人。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元代艺术家倪云林是一位特殊人物,他是一个艺术风标,是宋元境界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绘画风气转换的关键人物。他的名字几乎就是风雅的代名词。
但对于明清很多艺术家来说,倪云林几乎是个谜,人人说云林,仿云林,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接近云林。正因为他难以读懂,所以很难接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1、幽深
这里仅取亭子的构置和寂寞的气氛两点,来看他的幽深生命寄托。

这是倪云林的《雨后空林图》
画面绘画一高大的山岭,细瀑从山涧穿石而下,汇入山脚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条小河蜿蜒曲折缓缓流动,石桥横跨,水波不兴。两岸地势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间屋舍,人去屋空。
云林的亭子,就是屋。
但在中国古代,亭和屋是有区别的。亭者,停也,是供人休息之处,但不是居所。亭或建于园中,或置于路旁,体量一般较小,只有顶部,无四面墙壁,亭子是“空”的,又与屋宇不同。
云林中晚期画中所画的斋(安素斋、容膝斋)、庐(蘧庐)、阁(清阁)、居(雅宜山居)等,都是人的住所,云林将这些斋居凝固成孤独的小亭,以亭代屋,有意混淆亭与屋的差别,反映了云林的深长用思。
这是倪云林的《雨后空林图》
画面绘画一高大的山岭,细瀑从山涧穿石而下,汇入山脚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条小河蜿蜒曲折缓缓流动,石桥横跨,水波不兴。两岸地势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间屋舍,人去屋空。
云林的亭子,就是屋。
但在中国古代,亭和屋是有区别的。亭者,停也,是供人休息之处,但不是居所。亭或建于园中,或置于路旁,体量一般较小,只有顶部,无四面墙壁,亭子是“空”的,又与屋宇不同。
云林中晚期画中所画的斋(安素斋、容膝斋)、庐(蘧庐)、阁(清阁)、居(雅宜山居)等,都是人的住所,云林将这些斋居凝固成孤独的小亭,以亭代屋,有意混淆亭与屋的差别,反映了云林的深长用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林《容膝斋图》
这个江边树下一个寂寞孤独的草亭其实包含两种意思:
一是“人世等过客”。
他画这个草亭,其实是在画人的命运。云林将人的居所凝固成一个江边寂寥的空亭,以此说明,人是匆匆过客,并无固定的居所,漂泊的生命没有固定的锚点,以今人语可谓:“每个人都是常旅客。”
云林由几间茅舍变而为一座孤亭,以显示尘世中并无真正的安顿,就像这孤亭,独临空荡荡的世界,无所凭依。
云林的江滨小亭还是一个凄冷的世界,不是人对世界的冷漠,而是脱略一切知识情感的缠绕,还生命以真实。
这空的、孤的、冷的小亭,可以说是道地的倪家风味。
二是“天地一蘧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8 16: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