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查看: 333|回复: 2

教你如何欣赏唐诗宋词 体味古人的风华雪月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339
发表于 2018-4-26 1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你如何欣赏唐诗宋词 体味古人的风华雪月


唐宋的诗人词人,在创作时尤其讲究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他们深知欣赏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深知距离产生美的道理。他们留给你无限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从而扩大了诗词的情感范围,历史范围,让你有机会超越作者,超越时代。例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最后两句既可以理解成悲观的:夕阳虽然无限美好,可毕竟到了日薄西山的黄昏时刻;也可乐观地理解为:夕阳无限美好,最是这黄昏的时刻。因为繁体的“祇“字,既有“只是”的意思,又有“正是”的意思。最美不过夕阳红,这首老年朋友非常喜欢的歌,不用说是受了这首诗的启迪。
由于唐宋的诗人词人是站在天人合一的高度抒情的,所以他们极擅长用景物作为他们的代言人,点到为至,让你去思索品评。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顾况《忆旧游》)月明枫子落,品品它的含蓄深情吧:明月万里,孤舟江南,万簌无声,静看枫子飘落、静听枫子落地,这离树的枫子,不正是孤独的作者,此时此地此景能不让你怀念昔时的一起漫游的朋友吗?这就是以景抒情,它含蕴,点到为至,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当代的朦胧诗正是继承了唐诗宋词的含蓄美,尤其是李商隐的朦胧美,才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喜爱。读一下北岛的《走吧》:
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
如果你读过唐诗宋词,尤其是李商隐和婉约派的词,就一点也不会觉得这诗朦胧,她无非用意象含蓄地道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走在人生的路上吧,对生活悲观的人(落叶),他的结局就是被社会淘汰(吹进山谷),
而乐观的人(歌声),一生都在追求着一个又一个目标(没有归宿)。
走在人生的路上吧,美好的情感能融化所有的冰河。
走在人生的路上吧,我们共同追求同一个理想,追求得太久太久,至到暮年,心儿仍敲击着理想的鼓。
走在人生的路上吧,我们没有失去理想,我们仍固执地去寻找理想的生活。
走在人生的路上吧,走吧,人生之路是多么美丽又多么险恶。
你看,译成白话后,诗味荡然无存,而且意思也单一了。
最后是唐诗宋词的音乐美和结构美。
音乐美体现在押韵和平仄上。
先说押韵,就是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押韵的作用,我认为最少有以下三点:
一、产生王力先生所说的回环之美。
相同的韵脚反复的的运用,你说能不产生一种回环之美吗?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单从押韵上你就能体味出那缠绵的情思。
二、换韵产生的节奏之美。你看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bian),平沙莽莽黄入天(tian)。
轮台九月风夜吼(hou),一川碎石大如斗(dou),随风满地石乱走(zhou)。
匈奴草黄马正肥(fei),金山西见烟尘飞(fei),汉家大将西出师(shi)。
将军金甲夜不脱(tuo),半夜军行戈相拨(bo),风头如刀面如割(ge)。
马毛带血汗气蒸(zheng),五花连钱旋作冰(bin),幕中草檄砚水凝(ning)。
虏骑闻之应胆慑(she),料知短兵不敢接(jie),车师西门伫献捷(jie)。
由于语音的变化,现在有些韵脚不押韵了。按唐音“边、天”押an韵,“肥、飞、师”押i韵,“脱、拨、割”押uo韵,“蒸、冰、凝”押ng韵,“慑、接、捷”押ie韵。换韵产生了强烈的节奏感,使我们仿佛听到了踏踏地马蹄声,呼呼地风啸声,还有那急促紧迫的脚步声,以及那兵戈相拨的碰撞声……
三、不同的韵产生的情感之美。
抗美援朝时,有首脍炙人口的诗“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祖国啊!我回来了,祖国啊!我的亲娘!”。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有首广泛传唱的歌曲《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你不要悄悄地流泪,你不要把我牵挂,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幸福的妈妈,啊……啊……为妈妈擦去泪花。
抛开思想内容不谈,仅从不同韵反映的情感欣赏,也令人赞绝。第一首诗的韵脚“江、样、娘”作者用了激昂的“ang”韵,整首诗从声韵上就给你一股自豪昂扬之气。《再见吧,妈妈》则利用了换韵,根据所要抒发的不同情感,韵脚“妈、妈,响、亮,发、挂、妈、花”在亲切的“a”韵和激昂的“ang”间转换,极好地抒发临上战场时战士的情感。
这都是唐诗宋词潜移默化的结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读起来是多么地亲切。这样的例子在唐诗宋词中俯拾皆是,还是留待你自己品味吧。
再说平仄,平仄是唐诗宋词产生抑扬顿挫的关键。汉字的四音(古时称为平、上、去、入)是这种抑扬顿挫的基础。大概而言,现今的一二声可以归入平声,三四声可以归入仄声。把平仄搭配起来,读起来自然就朗朗上口,这于其说你朗读得好,不如说是汉字的赐予,唐宋诗人词人的导演。至于具体的诗词格式,对于各位以欣赏为主的就不那么重要了,再说这类专著很多,如有兴趣可买来一阅。
随手拈首短小优美的唐诗宋词,只要你看着呀呀学语的孩子纵然不懂诗意词意,却能很快地,摇头晃脑地背会,你就应该感谢唐诗宋词的押韵和平仄了。
结构美,
一,表面结构整齐之美。
唐诗宋词表面之结构就给人对称、整齐之美感,尤其是其中的近体诗和词,每句固定的字数、什么地方必对仗等都是为了追求表面结构的整齐之美。这是国人的端庄美、对称美审美观在唐诗宋词表面形式上的体现。
由于追求这种整齐之美——每句的字数一样,为了在有限的字数中尽可能地反映更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诗歌的语言往往是跳跃的,省略的。例如: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贾至)完整的句子应为极浦(长满、铺满、遍是)三春草,高楼(有我怀念、有我情系)万里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完整的句子应为浮云(就是、就像)游子意,落日(恰似、如同)故人情。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完整的句子应为:(我就像)渭北春天树,(你正如)江东日暮云。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完整的句子应为:秋风(吹遍、轻拂)万里芙蓉国,暮雨(洒满、飘落)千家薜荔村。
香雾云鬓湿,清煇玉臂寒。(杜甫)完整的句子应为:香雾(弥漫,使你的)云鬓湿,清煇(笼照,让你的)玉臂寒。
省略的部分可任你合理地想象填加,是不是扩大了欣赏的空间?
还要注意的是,为了音韵和对偶的需要,字词在顺序上的颠倒是相当常见的,如“多情因笑我”的正常顺序应为“因笑我多情”。“簌簌衣巾落枣花”的正常顺序是“枣花簌簌落衣巾”。“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正常顺序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顺序一颠倒,不但符合了平仄,照顾了押韵,无意中又给人一种语言顺序上新颖反传统的感觉。“喜新厌旧”是人类的生理特征,新的东西总让人感到美妙有趣浮想联翩。用句大白话讲:语言顺序一颠倒就有了诗味。
二,近体诗内在结构的起、承、转、合之美。
近体诗的基本结构为“起、承、转、合”,即律诗首联为起句,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描绘,颈联转入另一方面描绘论述,尾联囊括全诗点题。绝句则四句分别为起、承、转、合。例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起句扣题写登高所见的景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承上联继续写登高所见的景物)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转向对自身遭遇的叙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合述全诗点明旨意。)
又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起句写从长安望骊山的景色)
山顶千门次第开。(续写回望骊山的景色)
一骑红尘妃子笑,(转向对人物的描写)
无人知是荔枝来。(囊括全诗点明主题)
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律,出于内容和艺术的需要,很多诗人往往打破这一规律,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起句写越王得胜班师,接着用两句承写战士、大臣、勾践胜利后的欢乐奢侈。极力渲染歌舞升平的气氛,最后一句一转,用如今的衰败景象和上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再写合,因为答案尽在其中了。
又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篇写景,也就是说只有起和承,然而作者就是要你在寂寞的景中思考:什么不在了?为什么不在了?
总之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无论省略了那一步,近体诗起、承、转、合的基本规律还是能为我们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起很大帮助的。
中、长调的词往往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抒情。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都是如此。
至于其它一些欣赏唐诗宋词需要了解的小知识,诸如作者思想、艺术手法等,我结合具体作品再讲。总之了解“天人合一”的创作思想,“意象、意境”为主的抒情方式,音乐美、结构美的外在特点是欣赏唐诗宋词的关键。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3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的诗人词人,在创作时尤其讲究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他们深知欣赏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深知距离产生美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3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美体现在押韵和平仄上。
先说押韵,就是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押韵的作用,我认为最少有以下三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1 2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