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赋与骈赋有传承关系。
律赋大抵出现在初唐,最早期的律赋已不可考,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是王勃的律赋作品《寒梧栖凤赋》其题韵字(也就是限韵字)是“孤清夜月”——即按这四字的韵部用韵
我们来看一下原文:寒梧栖凤赋(以孤清夜月为韵)
凤兮凤兮,来何所图?出应明主,言栖高梧。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理符有契,谁言则孤?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况其灵光萧散,节物凄清,疏叶半殒,高歌和鸣。之鸟也,将托其宿止;之人也,焉知乎此情?月照孤影,风传暮声。将振耀其五色,似箫韶之九成。九成则那,率舞而下。怀彼众会,罔知淳化。虽璧沼可饮,更能适於醴泉;虽琼林可栖,复相巡於竹榭。念是欲往,敢忘昼夜?苟安安而能迁,我则思其不暇。故当披拂寒梧,翻然一发,自此西序,言投北阙。若用之衔诏,冀宣命於轩阶;若使之游池,庶承恩於岁月。可谓择木而俟处,卜居而後歇。岂徒比迹於四灵,常栖栖而没没?
大家看看这篇赋仅仅200多字,既限了韵,又篇幅小,且属对工精确的赋,对于初唐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大家看看王勃的这篇律赋作品是不是在音律上比六朝骈赋大为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