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句的节奏和节奏点 无论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由不同的词组合为句子,而后成篇的。这些句子,在被朗诵与吟唱时,亦有不同的发声速度与节奏。节奏,又叫节拍,本指音乐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韵文体中句子的节奏分为字意节奏和吟诵节奏两种。字意节奏是由组成句子的字意决定的,属于自然节奏,字意节奏统驭的是文法结构通顺;而类似辞赋和诗词一类用来吟诵的文体,它们除了本身的字意节奏以外,还有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是人为控制调整音节之后的一种专门节奏,叫吟诵节奏,吟诵节奏统驭的是吟唱时的气氛,即抑扬顿挫。这种节奏虽然也以字意节奏为主,但在不同的文体中,常需要对字词的意义节奏加以修饰整理,以符合朗诵与吟唱的需要。一般来说,散句的节奏,由字义节奏来决定,属于自然节奏,而骈句则以人为控制调节以后的吟诵节奏为主,因为韵文类以及需要讲究对偶的体裁,由于顾及音韵特性,在这方面便有一些独特的要求。字意节奏和吟诵节奏,网上并没有这两种概念,但自韵文体产生之日起,这两种节奏就一直如影相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知道最早期的诗是四言诗,虽然诗经中也有五言,但毕竟太少。而汉字组成词组,它的基本吟诵节奏是两个字一个节奏,重心在后一个字上,这就是所谓的节奏点。因此四言诗也就是两个节奏,其节奏点在第二字与第四字上。汉语中,一般一个词组就是由两个字组成一个字意节奏(三字及三字以上为一个节奏的都是固定搭配的词组),因此四言诗的字意节奏就是:2-2;它的吟诵节奏基本也是两个字一个节奏,三字及三字以上的也有,但多为一个固定搭配的词组。换句话讲,四言诗的字意节奏和吟诵节奏是一致的,都是2-2。 我们不难想象,当这种统一的句式太多的时候,无疑就是一种单调和乏味,正因为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就有了五言诗、七言诗,诗句外,更有了以四言和六言为主的赋的句式以及字数不等的词的长短句句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