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吹树吟 于 2017-10-20 09:38 编辑
反复捧读林峰先生《纪念杜甫诞辰千三百年赋并序》,由不得为先生笔墨之沉博绝丽而倾倒,为美韵的波澜老成忍不住炳炳烺烺。
先生寥寥数百字,写尽了杜甫天之慧骄却屡屡怀才不遇;空怀鸿鹄志却命运多舛终身颠沛流离;忧国忧民却频遭困顿战乱民不聊生……看吧,那一阕“春秋之笔,心比仲尼。气作山河,光昭日月。奈何风雨夜舟,饥寒病老,病骨破船,疾风急水……遗恨人间” 的萧萧文字,一位风骨凌烈才华绝代却又衣衫褴褛,蹒跚趑趄的一代诗圣跃然纸上。读罢,由不得心绪郁结,唏嘘感怀。缕缕哀恸,泣泣向谁?我想,惟有痛哭或者放歌。
纵观天下,文人何其多也,古今中外留下可鉴可察的已有数千年。时光倥偬,文人可谓星罗棋布,之中既有不乏流芳百世者,亦有遗臭万年抑或碌碌无为者。记不得哪本书里论述了天下文人之品格,精神,节操等等,并将他们的潇洒,灾厄,克星,狂狷,浪漫,气节,宿命等等予以剖析。然也!杜甫君正是将其“品格,精神,节操”铸进了灵魂,方能以他超凡的精神,高贵的气度及盖世之才华雄冠古今。
假若一位文人的潇洒可带给他若翩翩云中鹤似的愉悦;一位文人的狂狷可带给他老夫聊发少年狂似的童真;一位文人犁雨耕时穷其句则沉雄动地;但一位文人若能始终坚持他的精神纬度,在逆境困顿中,在国破家败中,在生死攸关当头,一身贫病却把持始终如一的节气和精神,又兼而有之以上华彩,并用他如橼之笔写下忧国忧民的万古诗篇,这样的报国情怀,这样的忧民爱民情结,这样的动人心魄篇章,我相信,是最能触痛民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获俘那久久远远祈盼幸福安康之心。无疑,杜甫君做到了这一点。因此,虽然他已远去一千多年了,仍能有这么多人为他哭,为他歌。
吟咏杜甫的诗歌,常忍不住潸然泪下,是的,字里行间弥漫着忧伤,一种深深的忧伤。诚若林峰先生华文描述之:“诗牵血泪,酒湿哭声,花鸟含忧,乡思带哭”。而现在,我多想用一抹烫金的忧伤,去抚平1300年前夜空那孤独的一角。
对面楼房里飘出一首熟悉的老歌,歌声是那么忧郁而深沉,也许因为生命承载了太多的重负,才会有如此沧桑悲怆的音乐。哦,无论如何,今夜,我将擦干眼泪,去放歌。谢谢您,林峰先生。
黎路 随笔请指谬
来源: 痛 哭 或 放 歌 (读后渺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