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程旭 于 2017-9-8 15:17 编辑
浅评熊振英先生《追春》 程 旭 红桃张口送寒梅,绿柳舒眉接燕回。 若得人生能再少,愿驰骏马把春追。
从写作技巧上看:一二句,写眼前景,第三句以若得一词引发作者的评论。第四句紧跟第三句,语意联属,同时将诗味延伸到句号外,耐人寻味! 苏东坡以为,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奇。而这首诗的奇处就在三四句,人生还有再少之时,捉人眼球,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思索,咀嚼品味;同时具亲和力,真是又奇又美,令人惊讶,令人喜爱,令人陶醉。使诗意一反常态,不寻常,具冲击力,真称得上极品。 从语言特色来看:胡东光老师说:绝句的语言,不一定要古语,过分追求古语容易生涩拗口,反而妨碍传情达意;一般以文字语言表达较好,既容易表达和理解,也容易具有美感;口语也可以,这首一二句用比拟手法描写春桃和绿柳,虽然语言平淡、朴实,但诗句不落俗套。古人论诗词语言,以为应在生熟之间,过生易涩,过熟易俗,既要出乎意料之外,又应存于情理之中,读者才会把玩良久,吟之思之赞之。三四句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从诗歌的起承转合的角度分析:起句托物起兴,迂回入题;承句在送的基础上写接,是对春天来了的进一步阐释,条理清晰,景物对举;第三句突然笔锋一转,若得人生能再少,将一二推开,看似离题万里,实则是绝句的诗味。这宕开一笔,视野由的春天转移到了人的青春时期。一首 绝句共四句,如果四句只说一个意思,不变化,显然太乏味。诗法中所说的转与合就是讲的变化。转是变化的开始,合是变化的完成。第四句还是回到了原有的话题:愿驰骏马把春追,补叙能再少的办法,既是对前句的回答,又是对全诗的收拢,合得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