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01|回复: 143

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三大声律体系

[复制链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15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5 11:08 编辑

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的三大声律体系


一、六朝沈约声律体系(也即永明体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三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仄〇〇平


二、唐朝元兢声律体系(也即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元兢的著名理论)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

近体诗,又分为【换头】和【折腰】两种。近体诗分为两种的说法,可以从唐朝科举诗律诗得到印证。

三、明朝真空声律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仄仄
〇仄〇平平
〇仄〇平仄
〇平〇仄平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仄仄
〇仄〇平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平仄
〇平〇仄平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5 1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点评

北山小嘴一歪,就是三套体系。只可惜,被孙逐明打的头破血流跪地求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1 12:03
你北山,真是找不到【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3:53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唐朝被誉为【声律婉转】的刘昚虚 《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灵集》选入刘昚虚诗共11首,虽其中也有一些律句,却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1:37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崔颢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羊注:去字,去声也可,不可上声)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1:34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唐朝科举状元殿试帖!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1:27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唐朝元兢雄文在,吾辈何必乱叫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1:27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唐朝科举状元殿试帖!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平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上?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去?
平平仄仄上?平入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去?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不合24分明【5】
【霞衣统摇曳,平平仄平去】======================不合24分明【6】
【宴罢水殿空,仄仄仄仄平】======================不合24分明【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1:27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崔颢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羊注:去字,去声也可,不可上声)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7 07:0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1:27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唐朝被誉为【声律婉转】的刘昚虚

《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灵集》选入刘昚虚诗共11首,虽其中也有一些律句,却没有一首完全合于近体诗律。大量的是三平声、四平声,乃至五平声,或四仄声、五仄声。至于其他的二、四同声,则更为普遍。所选刘昚虚的诗句,普遍而严重地违背了近体诗律,为什么却说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呢?————卢盛江《殷璠声律说释疑》

=========================================

刘昚虚(714-767),盛唐著名诗人,开元二十二年(734)中进士。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24名诗人中,刘昚虚位列第四,在常建,李白,王维之后。殷璠给予了刘昚虚很高的评价:“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高度评价不合声律的刘眘虚诗声律宛态,无出其右。

   《河岳英灵集叙》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河岳英灵集》:“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唐诗归》:“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处,全在不肯多。予尝爱十四首,命林茂之书成小册,而题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谓此君实录。又去: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

    《越缦堂诗话》:刘挺卿诗所传只十四首,钟伯敬、林古度、王贻上皆极赏之,以为字字可传。其诗多清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谓其“气骨不逮”,诚哉是言!

    《河岳英灵集》编录刘昚虚11首唐朝近体诗,首首符合元兢体系,首首符合换头理论。没有一首完全符合真空24分明的。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总计收录刘昚虚11首五言律诗(内含1首上韵诗)。10首平韵五言诗,共有124个单句。在124个单句中,24同声句为55个。24同声句占总句数的44%。

【1】===============================================18句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絶国所,微茫天际愁。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前心方杳眇,此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同声/异声:8/10】
日莫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何处【去】归且远【上】
旷望【去】絶国所【上】
或见【去】青色古【上】
离别【入】惜吾道【去】
日莫【入】骊歌后【上】


平上平仄去?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通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何处归且远====平上平仄去
送君东悠悠====仄平平平平--------------------四连声【1】
旷望绝国所====仄仄仄仄仄--------------------五连声【1】
有时近仙境====仄平仄平仄
或见青色古====仄仄平仄仄
风波敬皇休====平平仄平平
思逐海水流====通仄仄仄平
永怀空沧洲====仄平平平平--------------------四连声【2】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10句
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入渐微。日莫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常为垆峰意,况与逺公违。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同声/异声:3/7】
会寻名山去,岂复无清机。

日莫【入】东林下【去】,
道性【去】深寂寞【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常为垆峰意====平平平平仄------------------------四连声【3】
道性深寂寞====仄仄平仄仄
会寻名山去====仄平平平仄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3】======================================================14句
送韩平兼寄郭微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沽酒。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到时春未莫,风景自应有。
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同声/异声:5/9】
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

正值【去】归雁后【上】
风景【去】自应有【上】
日夕【入】念携手【上】
景:《廣韻》《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音影。
影:又叶倚兩切,音養。
養:《廣韻》《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恙。
景——影——養:有去声读法!

仄仄仄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通仄平仄仄?
平仄通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通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通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

正值归雁后====通仄平仄仄
近家见门柳====仄平仄平仄
经年别来久====通平仄平仄
兼问前寄书====通仄平仄平


【4】=========================================================16句
寄阎防
青冥南山口,君与缁锡邻。深路入古寺,乱花随莫春。
纷纷对寂寞,往往落衣巾。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
晩心复南望,山逺情独亲。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烟月锁清真。莫叹文明日,弥年从隠沦。【同声/异声:8/8】

深路【入】入古寺【去】
松色【入】空照水【上】
应以【上】修徃业【入】
莫叹【去】文明日【入】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通平平仄平?

青冥南山口====平平平平仄--------------------------四连声【4】
君与缁锡邻====平仄平仄平
深路入古寺====通仄仄仄仄--------------------------四连声【5】
松色空照水====平仄通仄仄
晩心复南望====仄平仄平仄
山逺情独亲====平仄平仄平
应以修往业====通仄平仄仄
深林度空夜====通平仄平仄


【5】=========================================================12句
莫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晩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同声/异声:7/5】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通平通?
平入仄仄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入仄平上?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木叶【入】纷纷下【去】
暝色【入】况复久【上】
寒笛【入】对京口【上】

东南日烟霜====平平仄平平
暝色况复久====通仄仄仄仄---------------------四连声【6】
秋声亦何长====平平仄平平
孤舟兼微月====平平通平仄
独夜仍越乡====仄仄平仄平
故人在襄阳====仄平仄平平
咏思劳今夕====仄平平平仄


【6】=========================================================8句

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为一问家人。【同声/异声:1/7】

南望【去】襄阳路【入】
在日【入】贪为善【去】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在日贪为善,仄仄平仄仄】


【7】============================================================12句
浔阳陶氏别业
陶家习先隠,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县,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同声/异声:6/6】

朝夕【入】浔阳县【去】
物象【上】自清旷【去】
愿守【上】黍稷税【去】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五连声【2、3】
-----------------------------------------------------四连声【7】

陶家习先隠====平平仄平仄
霁云明孤岭====仄平平平仄
野情何绵联====仄平平平平------------------四连声【8】
萧萧丘中赏====平平平平仄------------------四连声【9】
愿守黍稷税====仄仄仄仄仄------------------五连声【4】
归耕东山田====平平平平平------------------五连声【5】


【8】=========================================================12句
登庐山峰顶寺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髙清。庭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徒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同声/异声:5/7】

平平通仄仄?平仄平平平?通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庭际南郡出====通仄平仄仄
林端西江明====平平平平平----------------------五连声【5】
山门二缁叟====平平仄平仄
徒知真机静====平平平平仄----------------------四连声【10】
尚与爱网并====仄仄仄仄平----------------------四连声【11】

庭际【去】南郡出【入】
心照【上】有无界【去】
方首【上】金门路【去】


【9】=========================================================12句
寻东溪还湖中作
出山更回首,日莫清溪深。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
云峰劳前意,湖水成逺心。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同声/异声:10/2】

东岭【上】新别处【去】
幽兴【去】方在往【上】
望望【上】已超越【入】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上平仄去?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去平仄上?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去仄平入?仄平平平平?

出山更回首====仄平通平仄
东岭新别处====平仄平仄仄
数猿叫空林====仄平仄平平
昔游有初迹====仄平仄平仄
此路还独寻====仄仄平仄平
幽兴方在往====平仄平仄仄
归怀复为今====平平仄平平
云峰劳前意====平平平平仄--------------------四连声【12】
湖水成逺心====平仄平仄平
坐鸣舟中琴====仄平平平平--------------------四连声【13】


【10】=========================================================16句
越中问海客
风雨沧洲莫,一帆今始归。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逺,人经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同声/异声:4/12】

风雨【上】沧洲莫【入】
初谓【去】落何处【上】
谁念【去】去时逺【上】
浮海【上】焉用说【入】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通?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自云发南海====仄平仄平仄
冥茫渐西见====平平通平仄
浮海焉用说====平仄平仄仄
纵为鲁连子====通平仄平仄


【11】=========================================================8句
江南曲
美人何荡瀁,湖上风日长。玉手欲有赠,裴徊双明珰。
歌声随緑水,怨气起青阳。日莫还家望,云波横洞房。【同声/异声:3/5】

玉手【上】欲有赠【去】
日莫【入】还家望【去】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

湖上风日长====平仄平仄平
玉手欲有赠====仄仄仄仄仄--------------五连声【6】
裴徊双明珰====平平平平平==============五连声【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5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去】自应有【上】-----景,上声,二五上对上,看三羊又找什么韵书!

点评

你妹看见解释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5 1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唐朝元兢声律体系(也即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元兢的著名理论)

……
元兢除了换头,还有护腰,承平,如何体现?元兢也没规定末字平仄交替,也没规定如何用韵,你这个平仄公式不是挂兢头卖羊肉吗?.

点评

谈声律,还要非得论韵律不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06:54
唐朝尊崇元兢的理论,是有选择性的尊崇,而不是全部尊崇。这个问题可由试律诗作证。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折腰体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不讲究【护腰】!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5 1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元兢理论简化为只规定二五字平仄,一三四都不管,这是最宽的律了,什么拗律套不进去?刘昚虚的古体诗也被你套进去了,你真是找不到北了。

点评

《诗谱》说,唐律虽宽,而风度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01
由繁琐到简化,是唐朝诗人的进步。 刘昚虚的诗篇,符合元兢理论体系,如何不是近体诗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5 13:3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5 11:56
风景【去】自应有【上】-----景,上声,二五上对上,看三羊又找什么韵书! ...

你没看见解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8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