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儿读诗札记之三
文:松下童儿
夜眠乡宅
作者:川东散人
醉眠乡宅梦回家,醒倚柴窗看月斜。
一树清辉应不重,三更压落紫桐花。
记得某次聚会,与散人先生聊起绝句,先生以此诗见示。这是他一段真实经历,说起当时情景,仍有感慨。月光何尝重也,但当时分明那么真切的感受到,桐花辞树,清脆有声,飘然旋落……
散人先生为诗,素不喜典,或者僻字,曾曰,以最简单的字,表达最深刻的感受。这首诗应该算他比较成功的尝试吧。
整首诗结构并不复杂。妙在一缕乡思,尽融月色,轻轻压落窗外桐花,亦真亦幻,深挚,空灵。
哈尼梯田(新韵)
作者:川东散人
爬出红河欲上天,龙衣蜕在哈尼山。
抖开银甲三千叠,化作层田云里盘。
先生尝曰:诗之法,不外情、理、趣。三者便不得兼,得其一二,也属佳妙。而先生尤其属意一个“趣”字,奇思妙想迭出。
先生系驴友,喜行游,哈尼梯田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他也把那种印象,借助非常生动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爬出红河欲上天,龙衣褪在哈尼山。
红河围绕哈尼山缓缓流淌,开篇幻一“龙”的形象出来,便不算无“本”。好玩的是“爬”,龙从云,如何“爬”呢?承句“龙衣”二字,算给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龙这种神兽是否需要褪皮,倒是并不重要的,通过对各种褪皮生物的体验,很容易联想到那种努力而疲惫的状态,于是,“爬”也成为比较准确的表达。而这里还得到另一个视觉效果的呈现,哈尼梯田是依山势而上的。
承句很有力的支持了起句的设想,“龙衣”褪下,而由“衣”带来的层层叠叠的联想,正是作者需要的效果。
转结便在这个基础上,细致刻画。
“抖开银甲三千叠,化作层田云里盘”。转得极具动感,一振前面缓慢的节奏,仿佛玉龙之飞腾。结自然缴题,归于平静。
这首诗联想奇特,动静结合,品读令人非常愉悦,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趣”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