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化谷金青 于 2016-7-24 22:06 编辑
彭桓武(1915-2007),著名的物理学家,新中国首批院士之一。他的七律《香山感怀》大概写于十年浩劫之后重到风景名胜地北京香山——
依然翠色万千松,望眼高抬啸碧穹。 浪漫鲲鹏庄子梦,芬芳兰蕙屈原风。 苟卿解蔽求全面,太史专心欲贯通。 少壮古稀犹未达,遑将胜败论英雄。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国家万象更新,知识分子重归正道,久违的香山“依然翠色万千松”,似乎这本来的自然景色也深蕴着人世的哲理。先生心情开朗浮想联翩,想到情富浪漫的庄子、情采飞扬的屈原,想到心怀大志欲“礼治天下”的荀卿、忍辱不死终成“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尾联转句“少壮古稀犹未达”不好确解,但先生是1955年首批院士,其时年在不惑,壮也,应说“已达”;文革结束年在花甲,古稀则是八十年代,“未达”只能说尚存宏愿,即使至终不达也令人起敬,而这“未达”分明是浩劫之耽误。这首诗中二联均融典故,对仗非常工稳,是这组诗词中的佼佼者。
陈明致(1929-2008)是这批院士中的最年轻者,他是生在旧社会,受教育于新中国的知识精英,1995年的院士。读他的《鸭绿江边自励》,分明听到他献身祖国的赤子心声——
边烽未息鸭江寒,满地疮痍触眼酸。 百废当兴新世界,九州渐换旧河山。 身投塞外甘肤裂,锥置囊中待颖穿。 有志男儿家四海,不须生入玉门关。
语言朴实,后二联令人感动。一个“甘”道尽赤心,一个“待”字写尽期盼,尾句“不须生入玉门关”壮彻云霄,这正是那代知识分子的襟怀之声。
吴征铠(1916-2013)核材料专家,学部院士。
蝶 恋 花
小小夭桃红一树,数遍枝头,不见相思处。守到飘零重又数,年年总觉春非故。 宛转欲将私意诉,恼恨花枝,不解伤心语。纵解深情难说与,西园日日风吹雨。
虞 美 人
当筵但劝倾樽酒,莫问今宵后。与君尚得一宵同,且放银釭斜照醉颜红。 梅开记得初相见,花共情深浅。而今时节又梅残,不道见君容易别君难。
在入选的25首院士诗词中词只6首,吴先生就占了其二,而且是标准的婉约词。名家有言,“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又,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强调:“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吴先生的两词可谓臻于是境。读他的《蝶》很快就想到了欧阳修的“谁道闲情抛弃久”那阕《蝶恋花》,明明是思人,偏不写及其人而是寄情于夭桃,“恼恨花枝,不解伤心语”,恼得冤而呆,痴语,而诗词就贵有痴语、疯话,诗人真意“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虞》比较朗,但仍然未直言其意,可谓善长短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