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爱菊 于 2016-5-20 10:12 编辑
游弋在故乡山水里的诗魂
----月下清泉古诗词一瞥
文/鲁侠客
月下清泉,一直倾情中国传统文化,他试图在中国古老的传统诗词文化,悠久的历史、人文里不断寻找、思索,定位自己书写维度的坐标,他的书写涵盖了故土亲情、友情、自然山水等多种范畴。
透过他的执着的书写,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他对于古诗词内在艺术规律,精益求精的研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怀有的一种敬畏与感恩。在洋洋洒洒的篇幅中,故乡深情地吟诵,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水乳交融地描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以下两组诗歌中,我们试图跟随他的诗思,走进他的内心,触摸到他炙热的故乡情结
1.乡 思
霏霏夜雨洒江天,淡写乡思寄杜鹃。
布瓦泥墙新翠竹,黄牛黑狗旧炊烟。
花开栀子夏初雪,酒煮松林夜半仙。
九曲清溪醇似醴,离乡何处觅甘泉!
2.乡 梦
诗山原否旧时容?魄动魂牵梦里逢。
绿树无心迷古径,丹霞有意暖青峰。
水穿石髓山流泪,雪化梅梢雨落红。
诗似畏寒难结句,清霜一枕对疏钟。
3.乡 愁
清寒作伴故乡还,百结愁肠枉自怜。
竹韵似歌吟夜雨,溪流如诉枕愁眠。
打工路断归无计,守土人穷怕说钱!
老友重逢多叙旧,火塘把盏话流年!
4.乡 感
归来思绪乱如麻,旧宅荒芜野草花。
严训慈音言在耳,青梅竹马梦笼纱。
一囊乡土千千结,七尺男儿处处家。
但有诗情犹未老,偷闲博海钓流霞。
5.乡 情
银花宿雨倍芬芳,渠水清清乳鸭黄。
几处鸣鸡中饭熟,一家炖肉满村香。
钩沉书海鬓如雪,人老桃园月似霜。
萱草盈阶双泪下,晨昏谁与话炎凉!
这一组怀乡文字景情交融,在时空上大跨度,运用对比手法,在视觉、情绪、心理上,营造出跌宕起伏的效果。
乡思:霏霏夜雨,便有绵绵思愁,从天而降之感。布瓦,黄牛句,纯粹白描,但很有亲切感。栀子如雪,醉卧松林。很美,很享受的故乡美景。因此就有了结句中似甘醴,甘泉之句。
乡梦:绿树,丹霞。水穿,雪化,两句对仗工整。迷,暖,二动词,恰到好处,流泪和落红,则把乡梦魂牵梦绕出来,令人动容。
乡愁:古为今咏。外出打工者的愁肠百结,留守者的贫穷,两厢映衬。此节因为浓郁现实主义视角,而令人关注当今社会转型期,严重的后农村化现象。
乡感:一囊,七尺句对仗工整。千千,则浓缩了所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结句,诗人彰显达观情怀,在诗绪中孜孜不倦描绘故乡
乡情:强烈对比,冲击人的心理。上半部分喜悦轻松,几处,一家,写出了乡村醇厚的乡情。最后一句萱草本是母亲花,落泪,晨昏无处话凄凉。顿时令人禁不住哽咽、啜泣。
纵观全篇,写出了青春、暮年对比,写出了离乡不舍,近乡情怯。写出了故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写出了现实社会转型期严重的,后农村时代的普遍问题:谁来照顾我们年迈的故乡父母,谁来再现故土繁盛旧景,谁来拯救我们乡村土地母亲羸弱不堪,透支的身躯?
6.乡吊
捧药床头旧梦真,潇潇春雨洗车尘。
在生从未争名利,到死何曾怨苦贫!
不信拳头能教子,但传忠厚便成人。
茫茫世界何为大?地厚天高父母亲。
无文口碑相传久,言及人人倍感亲。
7.乡忆
青峰古寨少年情,陇亩偷闲每独经。
蝉语泉鸣心始静,梅开鹊唱雪初停。
诗成随记凭谁赏,兴至狂吟只鸟听!
二十八年弹指过,重来恍若一飘萍。
8.乡聚
春叩良宵倍有情,阳光灿烂暖归程。
晴空鹤舞霞浓淡,古岸梅残水浅清。
闹市尘离诗兴好,乡音耳熟酒杯轻。
闲愁百结迎风解,情感如温十度升。
9.乡祭
小河新月一钩轻,婉转溪流似古筝。
云影闲潭留鹤梦,池塘春草出蛙声。
诵经晨鼓传僧课,祭祖归车破晓鸣。
拜别先宗寻故旧,手牵老姐泪纵横。
10乡夜
箭河若梦夜茫茫,竟夕无眠宿故乡。
性为多迂难媚俗,智因太拙枉回肠。
车流夤夜喧京九,渔笛沧浪忆远方。
枕上诗成人不寐,月光如水照蕲阳。
这一组思乡组诗,与第一组相比,更多是一种文化寻根、是精神层面的追溯、与心灵的对话,是价值观、归属感的外化体现。
乡吊,重亲情,轻名利。父母亲乃皇天厚土,令人感动。乡忆,蝉语泉鸣,梅开鹊唱为佳句!诗随心性,从未远离。狂吟只鸟听,执着令人动情!乡聚中,晴空,古岸两句对仗工整,一幅天地写意美景图。
乡祭,云影闲潭,池塘春草两句佳句!有诗佛王维之禅味!此节情景交融,景美情浓,尤其读到老姐处,又令人止不住泪流,感同身受!
乡夜,思绪翻腾,夜不成寐。性情耿直,不媚世俗。全篇从时空角度看,跨越一生大半。年少离乡,远走江湖,但无论身居何方,唯一不变的是对故乡的挚爱,对诗词魂魄的不舍,刚直不阿,不媚世俗的秉性的执守。令人读后,肃然起敬
故乡是皇天厚土,孕育了月下清泉的赤子之心,而少年时期,远游他乡求学工作,则令他具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在孜孜不倦地吸取博大精深古诗词营养的基础上,他凭着一腔挚诚,痴迷的“愚公精神”,在古诗词天地里,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方诗韵花苑,这洋洋洒洒近千篇诗词歌赋的《月下清泉诗词吟稿》,便是最好的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