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化谷金青 于 2016-4-12 18:46 编辑
虎丘怀古
吴王拥器卧三千,冢下风流伴剑眠。 乱世昏庸花酒地,龙泉未必避锋烟。 风流伯虎求嫒雅,捂病西施辅越贤。 丧国夫差成旧耻,复兴且看杏花天!
陈:怀古诗词向来是中华诗人的咏叹大宗,而苏州虎丘又更多引人垂吊哀思的历史人物、事迹。幸女士游踪到此,思潮涌荡,想到一代英明君主吴王由胜至“昏庸”,越王夫差卧薪尝胆终于复国,乃至“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后虎的故事……可谓丰富,可谓动情。史事“丰”、寓褒贬是本诗的特点。 “怀古”当是“慨今”,本诗于此似弱。其二是引史欠确。吴王“拥器卧三千”何指?他哪是“伴剑眠”,真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啊。再者西施也不是“辅越”啊……结句“复兴且看杏花天”,为何是此花不是它花?愚意是多写自已当时和事后所感要好些,如针对当今反腐之类。
无 题
天转轮回忽忘年!鬓霜还忆旧时檐。 寒窗祈祷阳春近,破屋飞灾泪雨涟。 借月观花花过也,寻梅听雪雪还怜。 几回琴共心弦度,半悟人生半悟天!
陈:《无题》之作典范是李商隐,总是写些似像儿女隐情可能实慨仕途人生的情感。当今的人所写当然不是涉政之事,多是人生际遇、个人隐衷,本诗即是。首联慨吟时光飞逝,人已“鬓霜”然而“还忆旧时檐”下的苦难,可谓其“难”之深、重,颔联“寒窗祈祷阳春近,破屋飞灾泪雨涟”稍显苦难历程,似童年所遇。颈联凄美而玄乎,尾联近于禅语,靠“悟”,笔者未达此境。古人有论,当今也有名家说“诗本来就不必要人人都懂”。其读语丽,构工,是力作。
莲与佛
君入瑶池佛入尘,超然未染共心神。 莲藏舟壑三星界,佛度红尘九域人。 解语擎香传彼岸,参禅醒世可存春。 春风不省秋心结,一片冰心梦子真。
陈:本人于佛知之甚少,不敢奢谈是诗之题意。单就诗章言,构工,承转自然,对仗近于工严,诗题“莲”、“佛”还有“君”三者“关系”顾及得好。结句到“己”,虽蒙“春风”然而“不省”,仍是“秋心”“一片冰心”!前说“对仗近于工严”缘于颈联后三字“传彼岸”与“可存春”结构不同,不能对仗。
咏莲 清新一杆举苍穹,添得空灵写耿衷。 翠盖擎云青伞里,蜻蜓点水画图中。 烟凝倩影香凝露,仪自端庄气自雄。 曼对骄阳撑傲骨,不随媚态逐春风。
忆梅 寒芳一缕洁无尘,冻蕊冰肌开有神。 素影娟娟迷浩月,暗香隐隐寄离人。 天荒地老光明曲,秋煮冬熬笔底春。 思到无求情已淡,寻霜问雪璞天真。
赏梅 云偕月地醉林中,雪煮寒梅酒味浓。 缱绻幽情怜绿鬓,宜人淑气伴仙童。 琼姿淡雅瑶台种,鸟语惊飞天外鸿。 迟日寻春春去也!葛洪丹药可通融?
陈:《咏莲》《忆梅》《赏梅》三首都清秀婉丽而又典雅庄重,大有词之“要眇宜修”“言内意外”之味。咏物既要“出其形”更要“扬其神”,细读三诗,各花之“形”(色)俱现:莲“萃盖”“青伞”相关物“蜻蜓点水”;梅“寒芳”“冰蕊”“暗香”“琼姿淡雅”,相关物“霜雪”……各物之“神”也稍有点及,但比较“形”则弱。另当提醒,咏物诗之物名最好不出现于诗中。(如、陆游、毛泽东《咏梅》词中无一梅字)二、律诗中二联特别是颈联应力求工对。“烟凝倩影(偏正结构,名词)”与“仪自端庄(并列结构,形容词)”、“琼姿淡雅”与“鸟语惊飞”都难对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