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化谷金青 于 2016-3-17 16:41 编辑
屈原,中华抒情诗、浪漫诗之祖,爱国诗人的典范,永远的诗咏对象和主题。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又快到来了,一些诗社和诗词期刊又在筹备对他的纪念和诗章编辑。我重新翻开毕节市原《乌蒙诗词》2015年第三期,再次研读它的“屈原杯诗歌大赛”的近体诗章。本应撰文评说,但一篇文章主题一定,别的就不好说了,不如读感、随想和点评来得活脱。于是干脆以“点评”形式对其略陈鄙陋。
点 评:是作合于格律,承转明晰,对仗近工。作为纪念之咏,延续两千多年的老话题,一般也是如此。说“一般”说“如此”即谓是作也就难免于“平”。纪念诗词贵在“承古”而接“时”“地”,出“今”“创新”,而且诗是抒情的,诗中应有“我”,诗不是社论,也不是新闻报道,是“我”的心花绽放、意气喷发。尾联固然也“亮”了“我”之愿,但诗贵含蓄,意不直出,是作与此相距远矣。前说“对仗近工”而不是“工”“严”,因颈联“气运”与“馋昏”一是名词并列结构,一是形容词并列结构,是联只能算“宽对”。格律诗颈联最讲究,因此是作作为一般诗作,可,列为“一等”,似勉强也。
二等奖3首,均撷于实彩于笔,可读性强。为减少抄写之烦,现摘而略说。
第一首上阕述事、画景,景明而丽。下阕龙舟赛后,相对于前是“静景暗色”,“昏鸦数点”令人心生凄凉。结句“斜阳脉脉倚雕阑”,景黯然,情沉沉,意在言外。词论家说,词讲究要眇宜修。“凡是意蕴丰富能给读者非常幽微的、丰美的联想,有这样境界的就是好的词。”(叶嘉莹)此作佳,列于二等之首,确。 第二首最富当今生活情趣。不妨抄录:
鹧鸪天•试验区农家老人的生活
闲到社区将两盘,再聊野话日西残。金针茹自田间卖,豆腐干从网络传。 花卉圃,果蔬园,观光游客共寒喧。同乘高铁羊城去,接得孙孙一日还。
词句通俗,形象鲜明,情感健康,这是当今写及农家老人的“阳光词篇”,完全没有一般诗人的“悲悯”调调,这才是“正能量”“主旋律”的“新词”! 当然它不婉约少弦外意,但衡量诗词不是只“婉约”这个标准。 第三首《江城子》画景“实”,也还丽,生活就是这样。诗词是应反映生活,但不是重复生活,诗词是艺,是艺就得“创”,就得美化、升华。结句“太实”,致使是作从表至里的色彩都淡了些。语句用词如“院墙枝上孕青桃”、“书童”等总觉别扭。
第三等奖6首,各有佳句,也有待琢必正的疵。《游纱帽山》布局工稳,中二联一写行、一写景,合于行家之说,而且音节有变化。微憾者是末句,既然“人语喧”,怎么又“依稀”呢?《吊屈原》颔联“云中”与“雾里”语义“合掌”,颈联“朝更”(主谓或偏正结构)与“逐放”(动词并列结构)不成对仗。《乌蒙咏离骚》颔联“山水”与地名“乌蒙”不成对,尾联“雄飞圆梦”“铁甲蜿蜒”语句不通,也不合事理常识。《钗头凤》为了凑韵造成语句不通,意思难明。“放沉忠魂,何堪污浊”本就难解,即使可解,怎么就“索,索,索”呢?实在别扭。《贵州茶香》(云雾飘香掩秀山,清明带雨嫩芽添。茶姑歌里寻郎意,抓把春光泡玉泉。)既是七绝,也是竹枝词,清新优美,富于故事性,有意境,可赏。特别是“抓把春光泡玉泉”想象奇丽,令人叫绝。只凭这一句,这一首诗就应该提名到二类中,至少也应排在这一组的最前面。此作可琢者是三句中的“寻”,意思当是寻思,但寻思不能简化成“寻”,不如干脆用“思”代之。
我与贵处交之有年矣,对尊敬的盛郁文先生的大作既有研读赞美,也有鄙见直陈,蒙不弃,拙作多次占用版面,我们可谓朋友也。是友就当真诚待之,当诤友,于是我今天多直露了我读以上诗词的个见,未必都确,望有关作者海涵。
2016年3月16日于化谷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