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绝句 一什么是绝句 绝句,又称为截句、断句、绝诗,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无名氏所作,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它是四声的交替来体现声律美的。传统诗歌的格律要求或宽或严,唐朝以前的传统诗歌,对格律的要求相对而言,要宽一些。的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绝句得名可能由于联句。最早的联句可以追溯到汉武帝与其臣僚共作的《柏梁台诗》,其方式是每人各做七言一句,每句押韵,合成一篇古诗,但此诗或系伪托。晋代贾充和他的妻子李夫人联句,则是每人各做五言二句。到了东晋末年,陶渊明与愔之、循之的联句,才发展为每人各做五言四句。南北朝时,联句非常盛行,并且每人各做五言四句,已成为定型。著名诗人如鲍照、谢眺、何逊、范云、庾肩吾等都有很多联句,盛极一时。与联句相对,当时才出现了绝句这一名称。《南史·文学传·檀超传》云: 又有吴迈远者,好为篇章,宋明帝闻而召之,及见,曰:“此人连、绝之外,无所复有。” 这可能是最早以连(联)句、绝句连类而言的。再如《南史·梁简文帝纪》中载有: 有随(王)伟入者,诵其联珠三首、诗四篇、绝句五篇,文并凄怆云。 这里是将一般的诗和绝句分开记载的。《南史·梁元帝纪》也说: 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绝。 这里更明白地表示了绝句为诗之一体。可见绝句一名当时已经成立。 但何以见得它是由联句而来,同时又是和联句相对的呢?我想,当时的诗人们认为:有两人以上同作一诗,一人先作四句,其他的人每人续作四句,如此蝉联而下,成为一篇,就是连句或联句;如果一人先作了四句,无人续作,或续而不成,那就断了,那么,这仅存的四句就被称为断句或绝句了。如《宋书·谢晦传》说: 世基,绚之子也,有才气,临刑,为连句诗曰:“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晦续之日:“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谢世基这首诗有谢晦续作,所以就称为连句(联句)。又《南史·宋文帝诸子列传》说: 晋熙王昶……知事不捷,乃夜开门奔魏。……在道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南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刘昶这首诗无人续作,所以就称为断句(绝句)。稍后,梁简文帝就有《夜望浮图上相轮绝句》和《咏镫笼绝句》,已经将绝句作为一种诗体,写入题中了。五言绝句的出现,虽然后于五言四句的歌谣,但在外形上,这两种来源不同的诗是完全一样的。它们的区别只是一 是能唱的,本系歌谣;一是不能唱的,来自联句。但这种区别后来也渐渐地混同起来。例如梁徐陵编的袋玉台新咏》,就将产生于汉代的五言四句的歌谣四首题为《古绝句》,但在汉代,我们知道,每人做五言四句的联句风气还没有出现。 还应该指出,在唐以前,这种联句方式只限于五言诗,也只有部分五言四句的诗才有绝句的名称,七言四句的并不在内。将七言四句的诗也称为绝句,是唐代才有的。例如杜甫 集中的诗题有五言的《绝句二首》、《杜陵绝句》,又有七言的《三绝句》、《戏为六绝句》等。 无论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在唐以后还保留了一部分不合于声律的作品,这多半是古代歌谣的遗留。由于在唐以后的绝句诗,特别是七言绝句,多数已经律化,所以这种没有律 化的七言绝句往往反而被视为例外。事实上,它们正是七绝比较原始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