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韵
我在上文已经阐述过,用仄韵唐代以及唐代以后的传统诗歌,绝大多数都是古体诗。现举例如下,如杜甫的《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巧韵)。
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巧韵)。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号韵)。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号韵)。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号韵)。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号韵)。
不难看出。全诗以押《词林正韵》第八部“号”韵为主,押通韵“巧” 部韵。“去” 声与“上”声通押。再如刘长卿《石梁湖有寄》:
故人千里道,沧波一年别(屑韵)。
夜上明月楼,相思楚天阔(曷韵)。
潇潇清秋暮,袅袅凉风发(月韵)。
湖色淡不梳,沙鸥远还灭(屑韵)。
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屑韵)。
岁晏空含情,江皋绿芳歇(月韵)。
查《词林正韵》“别”、“ 灭”、“绝”押第十八部“屑韵”,“ 阔” 押第十八部“曷韵”,而“发”、“ 歇”则押第十八部“月韵”。
三 转韵
唐代以及唐以后古体诗,可大别为两种:第一种是像我在上文讲的汉魏六朝古诗一样,随便换韵;第二种是在换韵的距离上和韵脚的声调上都有讲究,这样,虽名为古风,其实已经是一种新的形式了,是对汉魏六朝古诗换韵的传承与发展。前者可称为仿古的古风;后者可称为新式的古风。
第一种仿古的古乐府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在前文已经阐述很多了,不想再费笔墨。
第二种新式的古风。比较典型的大约三个条件:一是多数入律,二是多为四句一换韵,三为平仄韵递用较为常见。如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入韵—第六部平声十一真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转韵—第四部仄声七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转第三部仄声四纸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转第六部平声十三元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转第三部平声五微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转十八部入声九屑
不难看出,全诗四句一换韵,共用真虞纸元微屑六韵,虞纸以仄换仄,元微以平换平。再如李 贺的《平城下》
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鬓发。—起韵月
寒长连白空,摇见汉旗红。青帐吹短笛,烟雾湿画龙。—转韵东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风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马。二转韵马
借问筑城吏,去关几千里!惟愁裹尸归,不惜倒戈死。三转韵纸
全诗四句一换韵,共用月东马纸四韵,马纸以仄换仄。再如李 白的《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全诗四句一换韵,共用删职虞文四韵,虞文以平换平。
可见唐代以及唐以后古体诗多为四句一换韵,平仄韵递用较为常见。
四 密韵
唐代以及唐以后古体诗传承了古诗用韵密集的优良传统,如王维的《送神》
纷进舞兮堂前(韵),目眷眷兮琼筵(韵)。
来不言兮意不传(韵)。作暮雨兮愁空山(韵)。
悲急管兮思繁弦(韵)。神之驾兮俨欲旋(韵)。
倏云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韵)。
这一首诗每句都有“兮”字,也许是渊源于楚辞和古乐府。虽然不一定是模仿柏梁诗,但是用韵不能说不密集。再如杜甫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韵),长安水边多丽人(韵)。
态浓意远淑且真(韵)。肌理细腻骨肉匀(韵)。
绣罗衣裳照暮春(韵)。蹙金孔雀银麒麟(韵)。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韵)。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衩稳称身(韵)。
就中云幕椒房亲(韵)。赐名大国虢与秦(韵)。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韵)。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韵)。
黄门飞轻不动尘(韵)。御厨络绎送八珍(韵)。
箫鼓哀吟感鬼神(韵)。宾从杂逐实要津(韵)。
看来鞍马何逡巡(韵)!当轩下马入锦茵(韵)。
杨花雪落覆白苹(韵)。青鸟飞去衔红巾(韵)。
炙手可热势绝伦(韵)。慎莫近前丞相嗔(韵)!
这一首诗很像仿柏梁诗,尽管不是句句七言,尽管不是句句押韵,但是用韵不能说不密集。
真正的柏梁体,应当是句句用韵、一韵到底的、纯七言的平韵诗。唐景龙三年《帝诞辰内殿宴联句》,就是纯然模仿柏梁台联句的:
润色鸿业寄贤才(中宗)。叨居右弼愧盐磬(李峤)。
运筹帷幄荷时来(宗楚客)。职掌图籍滥蓬萎(刘宪)。
两司谬忝谢钟裴(崔浞)。礼乐铨管效涓埃(郑情)。
陈师振旅清九埃(赵彦昭)。忻承顾问侍天奁(李适)。
衔恩献寿柏梁台(苏颊)。黄缣青简奉康葚(卢藏用)。
鲰生侍从忝王枚(李义)。右掖司言实不才(马怀素)。
宗伯秩礼天地牙(薛稷)。帝歌难续仰昭圜(宋之问)。
微臣捧日变寒套。远惭班左愧游陪(上官婕好)。
关于柏梁体的古风,我们可以举出下面的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苏轼的《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雪满湖(平韵)。楼台明灭山有无(平韵)。
水清石出鱼可数(上韵),林深无人乌相呼(平韵)。
腊日不归对妻孥(平韵)。名寻道人实自娱(平韵)。
道人之居在何许(邻韵)?宝云山前路盘纡(平韵)。
孤山孤绝谁肯庐(平韵)?道人有道山不孤(平韵)。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平韵)。
天寒路远愁仆夫(平韵)。整驾催归及未晡(平韵)。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平韵)。
兹游淡薄欢有余(平韵)。到家恍如梦蘧蘧(平韵)。
作诗火急追亡逋(平韵)。清景一失后难摹(平韵)。
李 白《白芝辞》
吴刀剪彩缝舞衣(韵),明妆丽服夺春晖(韵)。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韵)。
激楚结风醉忘归(韵),高堂月落烛已微(韵)。
玉钗挂缨君莫违(韵)!
全诗共七句,为奇数。杜甫《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齐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浞》诗云:
皇甫补官古贲浑,当时元冬干泽源。
山狂谷狠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鸥,
焊熙煨煽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
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
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嚏沸篪埙;
彤幢绛旃紫纛幡。炎官热属朱冠裨,
髹其肉皮通脞臀。颓胸垤腹车掀辕,
缇颜棘股豹两犍。霞车虹引日毂辖;
丹蕤缧盖绯缙簧;红帷赤幕罗脉腭;
盅池波风肉陵屯;锗呀钜壑颇黎譬;
豆登五山瀛四尊。熙熙酹酹笑语言。
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电光馘谭赖目暖。项冥收威避元根。
斥弃舆马背厥孙。缩身潜喘拳脚跟。
君巨相怜加爱恩。命黑螭侦焚其元。
天阙悠悠不可援,梦通上帝血面论。
侧身欲进叱于阍。帝赐九河湔涕痕,
又诏巫阳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
火行于冬古所存,我如禁之绝其飧。
女丁妇壬传世婚,一朝结仇奈后昆!
时行当反慎藏蹲。视桃著花可小骞,
月及申酉利复怨。助汝五龙从九鲲。
溺厥邑囚之昆仑。皇甫作诗止睡昏。
辞夸出真遂上焚。要余和增怪又烦。
虽欲悔舌不可扪!
全诗共五十九句,是奇数,全押韵。韩倔《寄远》:
眉如半照云如鬟。梧桐叶落敲井干。
孤竹亭亭公署塞;微霜凄凄客衣单。
想佳人兮云一端。梦魂悠悠关山难。
空床展转怀悲酸,铜壶漏尽开金鸾。
黄庭诗《古诗平仄集说》云:“案汉时七言歌谣上四下三,四七字相为韵,如‘关西夫子杨伯起’之类,不可胜数。故句句用韵者,第四字正开展顿宕处,不可忽也。此诗‘想见开元天宝年,八坊分屯隘秦川’,‘元’字‘屯’字入韵,领起通篇,音节极古。”这是一种很有趣的观察。因此,我们联想到上文所举苏轼的《腊日游孤山》,“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和“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数”字和“许”字似乎是作者有意造成的平上通押,使韵调更为谐和。
柏梁体只限于七言;没有五言的柏梁体。这有双重的原因:第一,因为齐梁以前的七言诗都是句句用韵的,五言诗却没有一首是句句用韵的,诗人们基于仿古的心理,就只能有句句用韵的七古,没有句句用韵的五古。第二,七言句句用韵,事实上比隔句用韵的五言诗的音节更促,倘使五言也句句用韵,就太促了。
所以诗人们即使要创造一种新风格,也不会想到创造句句用韵的五言诗。
柏梁体和转韵的七古,是古风的两个极端。柏梁体的体制最古;转韵七古的体制最新。转韵七古不妨人律,而且多数诗人喜欢使它入律;柏梁体则颇忌入律。杜甫的柏梁体(或部分的柏梁体)入律的处最少;苏轼的则较多。韩愈的柏梁体极力避免入律,同时有些矫枉过正的地方。柏梁体又忌对仗;像韩偓的“孤竹亭亭公署寒,微霜凄凄客衣单”,究竟不是柏梁体的正轨。
苏轼的《腊日游孤山》,“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和“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数”字和“许”字似乎是作者有意造成的平上通押。这种平上通押不正是散曲用韵的特点吗?柏梁体的古风用韵十分密集,几乎句句押韵,密集的用韵不也是散曲用韵的特点吗?它们是散曲吗?读者一看便知,无须我多作分析。
另外还有一种入律的古风。王力前辈认为:古体诗非但在平仄和对仗上应该“人古”,连语法上也应该“入古”。语法的入古,入古就是极力避免近体诗所独有的语法,并且尽量运用古体诗所独有的语法。古诗有古诗的风格;如果“律化”,风格就卑。但是,唐以后的诗人受了律诗语法的影响,正像他们受了律诗平仄和对仗的影响一样,不免或多或少地有些“律化”或“现代化”的形式。
正因为如此,对于那些入律的古风,风格卑下的古风,我知之不多。也不想再班门弄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