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20

传统诗歌的音韵美(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诗歌的音韵美()

唐代以及唐以后古体诗的用韵

一 唐代以及唐以后古体诗从字数分主要有:

一、三言,如《三字经》、《女儿经》等,

二、四言,仿《诗经》古诗如王维的《酬诸公见过》、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十有一章(录二)》等,

三、五言,我认为,五言古诗是最正统的古诗。因为《古诗十九首》、六朝的古诗大多数都是五言。

四、七言,我认为李白、杜甫的七言古诗,是最为近似唐代以前格律的古诗。

五、杂言、最多的是七杂五言,其次五杂七言,此外还有三七杂言、三五七杂言、四六八杂言等等。

六、仿汉魏六朝的乐府诗。


二 唐代以及唐以后古体诗从韵脚分主要有

  • 本韵,唐代古体诗的用韵,以用本韵较为常见。因为以用本韵的古风更具音韵美。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平韵。用平韵的古风所依的韵部和近体诗完全相同。如王维《送陆员外》:
    郎署有伊人,居然故人风(韵)。
    天子顾河北,诏书除征东(韵)。
    拜手辞上官,缓步出南宫(韵)。
    九河平原外,七国蓟门中(韵)。
    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韵)。
    万里不见虏,萧条胡地空(韵)。
    无为费中国,更欲邀奇功(韵)。
    迟迟前相送,握手嗟异同(韵)。
    行当封侯归,肯访商山翁(韵)。
    纵观全诗,纯用“东”韵,无一“冬”部韵脚。
  • 仄韵。唐代以及唐以后近体诗是用平韵为主,所以用仄韵的绝大多数都是古风。如崔颢《赠轻车》: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韵)。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韵)。
    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韵)。
    烽火从北来,边城闭常早(韵)。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韵)。
    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韵)。
    纵观全诗,皆用“皓”部韵,其中“道”、“ 抱”应皆读为上声。
    二 通韵。所谓通韵,指的是邻韵相通。邻韵如何通用,可查阅王力先生《古体诗律学》一书。一般说来,也可查阅《词林正韵》,现举例如下,如储光羲《采莲词》:
    1、平韵
    浅渚荇花繁,深潭菱叶疏(鱼韵)。
    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虞韵)。
    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虞韵)。
    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通韵)。
    春雁时隐舟,新萍复满湖(虞韵)。
    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虞韵)。
    全诗以押《词林正韵》第四部“虞”韵为主,押通韵“鱼” 部韵。再如张籍的《沈千运旧居》:
    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冬韵)。
    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东韵)。
    土木被丘墟,谿路不连通(东韵)。
    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东韵)。
    君辞天子书,放意任体躬(东韵)。
    一生不自力,家与逆旅同(东韵)。
    高议切星辰,馀声激喑聋(东韵)。
    方将旌旧闾,百世可封崇(东韵)。
    嗟其未积年,已为荒林丛(东韵)。
    时岂无知音,不能崇此风(东韵)。
    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冬韵)。
    全诗以押《词林正韵》第一部“东”韵为主,押通韵“冬” 部韵。这种古韵通押的古体诗在唐代或唐代以后并不少见。再如唐•杜甫《义鹘行》云:
    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先韵)。
    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寒韵)。
    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寒韵)。
    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元韵)。
    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先韵)。
    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先韵)。
    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先韵)。
    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先韵)。
    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先韵)。
    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先韵)。
    生虽灭众雏,死亦垂千年(先韵)。
    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先韵)。
    兹实鸷鸟最,急难心炯然(先韵)。
    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先韵)。
    近经潏水湄,此事樵夫传(先韵)。
    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寒韵)。
    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删韵)。
    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寒韵)。
    以上说明,古风可以邻韵通押。《义鹘行》即“先韵”、“寒韵”、“元韵”、“删韵”通押。邻韵如何通押?和词的押韵差不多,可以参考《词林正韵》。


  • 仄韵
    我在上文已经阐述过,用仄韵唐代以及唐代以后的传统诗歌,绝大多数都是古体诗。现举例如下,如杜甫的《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巧韵)。
    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巧韵)。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号韵)。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号韵)。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号韵)。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号韵)。
    不难看出。全诗以押《词林正韵》第八部“号”韵为主,押通韵“巧” 部韵。“去” 声与“上”声通押。再如刘长卿《石梁湖有寄》:
    故人千里道,沧波一年别(屑韵)。
    夜上明月楼,相思楚天阔(曷韵)。
    潇潇清秋暮,袅袅凉风发(月韵)。
    湖色淡不梳,沙鸥远还灭(屑韵)。
    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屑韵)。
    岁晏空含情,江皋绿芳歇(月韵)。
    查《词林正韵》“别”、“ 灭”、“绝”押第十八部“屑韵”,“ 阔” 押第十八部“曷韵”,而“发”、“ 歇”则押第十八部“月韵”。
    三 转韵
    唐代以及唐以后古体诗,可大别为两种:第一种是像我在上文讲的汉魏六朝古诗一样,随便换韵;第二种是在换韵的距离上和韵脚的声调上都有讲究,这样,虽名为古风,其实已经是一种新的形式了,是对汉魏六朝古诗换韵的传承与发展。前者可称为仿古的古风;后者可称为新式的古风。
    第一种仿古的古乐府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在前文已经阐述很多了,不想再费笔墨。
    第二种新式的古风。比较典型的大约三个条件:一是多数入律,二是多为四句一换韵,三为平仄韵递用较为常见。如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入韵—第六部平声十一真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转韵—第四部仄声七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转第三部仄声四纸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转第六部平声十三元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转第三部平声五微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转十八部入声九屑
    不难看出,全诗四句一换韵,共用真虞纸元微屑六韵,虞纸以仄换仄,元微以平换平。再如李  贺的《平城下》
    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鬓发。—起韵月
    寒长连白空,摇见汉旗红。青帐吹短笛,烟雾湿画龙。—转韵东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风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马。二转韵马
    借问筑城吏,去关几千里!惟愁裹尸归,不惜倒戈死。三转韵纸
    全诗四句一换韵,共用月东马纸四韵,马纸以仄换仄。再如李  白的《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全诗四句一换韵,共用删职虞文四韵,虞文以平换平。
    可见唐代以及唐以后古体诗多为四句一换韵,平仄韵递用较为常见。
    四 密韵
    唐代以及唐以后古体诗传承了古诗用韵密集的优良传统,如王维的《送神》   
    纷进舞兮堂前(韵),目眷眷兮琼筵(韵)。
    来不言兮意不传(韵)。作暮雨兮愁空山(韵)。
    悲急管兮思繁弦(韵)。神之驾兮俨欲旋(韵)。
    倏云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韵)。
    这一首诗每句都有“兮”字,也许是渊源于楚辞和古乐府。虽然不一定是模仿柏梁诗,但是用韵不能说不密集。再如杜甫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韵),长安水边多丽人(韵)。
    态浓意远淑且真(韵)。肌理细腻骨肉匀(韵)。
    绣罗衣裳照暮春(韵)。蹙金孔雀银麒麟(韵)。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韵)。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衩稳称身(韵)。
    就中云幕椒房亲(韵)。赐名大国虢与秦(韵)。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韵)。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韵)。
    黄门飞轻不动尘(韵)。御厨络绎送八珍(韵)。
    箫鼓哀吟感鬼神(韵)。宾从杂逐实要津(韵)。
    看来鞍马何逡巡(韵)!当轩下马入锦茵(韵)。
    杨花雪落覆白苹(韵)。青鸟飞去衔红巾(韵)。
    炙手可热势绝伦(韵)。慎莫近前丞相嗔(韵)!
    这一首诗很像仿柏梁诗,尽管不是句句七言,尽管不是句句押韵,但是用韵不能说不密集。
    真正的柏梁体,应当是句句用韵、一韵到底的、纯七言的平韵诗。唐景龙三年《帝诞辰内殿宴联句》,就是纯然模仿柏梁台联句的:
    润色鸿业寄贤才(中宗)。叨居右弼愧盐磬(李峤)。
    运筹帷幄荷时来(宗楚客)。职掌图籍滥蓬萎(刘宪)。
    两司谬忝谢钟裴(崔浞)。礼乐铨管效涓埃(郑情)。
    陈师振旅清九埃(赵彦昭)。忻承顾问侍天奁(李适)。
    衔恩献寿柏梁台(苏颊)。黄缣青简奉康葚(卢藏用)。
    鲰生侍从忝王枚(李义)。右掖司言实不才(马怀素)。
    宗伯秩礼天地牙(薛稷)。帝歌难续仰昭圜(宋之问)。
    微臣捧日变寒套。远惭班左愧游陪(上官婕好)。
    关于柏梁体的古风,我们可以举出下面的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苏轼的《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雪满湖(平韵)。楼台明灭山有无(平韵)。
    水清石出鱼可数(上韵),林深无人乌相呼(平韵)。
    腊日不归对妻孥(平韵)。名寻道人实自娱(平韵)。
    道人之居在何许(邻韵)?宝云山前路盘纡(平韵)。
    孤山孤绝谁肯庐(平韵)?道人有道山不孤(平韵)。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平韵)。
    天寒路远愁仆夫(平韵)。整驾催归及未晡(平韵)。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平韵)。
    兹游淡薄欢有余(平韵)。到家恍如梦蘧蘧(平韵)。
    作诗火急追亡逋(平韵)。清景一失后难摹(平韵)。
    李  白《白芝辞》
    吴刀剪彩缝舞衣(韵),明妆丽服夺春晖(韵)。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韵)。
    激楚结风醉忘归(韵),高堂月落烛已微(韵)。
    玉钗挂缨君莫违(韵)!
    全诗共七句,为奇数。杜甫《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齐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浞》诗云:
    皇甫补官古贲浑,当时元冬干泽源。
    山狂谷狠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鸥,
    焊熙煨煽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
    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
    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嚏沸篪埙;
    彤幢绛旃紫纛幡。炎官热属朱冠裨,
    髹其肉皮通脞臀。颓胸垤腹车掀辕,
    缇颜棘股豹两犍。霞车虹引日毂辖;
    丹蕤缧盖绯缙簧;红帷赤幕罗脉腭;
    盅池波风肉陵屯;锗呀钜壑颇黎譬;
    豆登五山瀛四尊。熙熙酹酹笑语言。
    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电光馘谭赖目暖。项冥收威避元根。
    斥弃舆马背厥孙。缩身潜喘拳脚跟。
    君巨相怜加爱恩。命黑螭侦焚其元。
    天阙悠悠不可援,梦通上帝血面论。
    侧身欲进叱于阍。帝赐九河湔涕痕,
    又诏巫阳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
    火行于冬古所存,我如禁之绝其飧。
    女丁妇壬传世婚,一朝结仇奈后昆!
    时行当反慎藏蹲。视桃著花可小骞,
    月及申酉利复怨。助汝五龙从九鲲。
    溺厥邑囚之昆仑。皇甫作诗止睡昏。
    辞夸出真遂上焚。要余和增怪又烦。
    虽欲悔舌不可扪!
    全诗共五十九句,是奇数,全押韵。韩倔《寄远》:   
    眉如半照云如鬟。梧桐叶落敲井干。
    孤竹亭亭公署塞;微霜凄凄客衣单。
    想佳人兮云一端。梦魂悠悠关山难。
    空床展转怀悲酸,铜壶漏尽开金鸾。
        黄庭诗《古诗平仄集说》云:“案汉时七言歌谣上四下三,四七字相为韵,如‘关西夫子杨伯起’之类,不可胜数。故句句用韵者,第四字正开展顿宕处,不可忽也。此诗‘想见开元天宝年,八坊分屯隘秦川’,‘元’字‘屯’字入韵,领起通篇,音节极古。”这是一种很有趣的观察。因此,我们联想到上文所举苏轼的《腊日游孤山》,“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和“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数”字和“许”字似乎是作者有意造成的平上通押,使韵调更为谐和。
        柏梁体只限于七言;没有五言的柏梁体。这有双重的原因:第一,因为齐梁以前的七言诗都是句句用韵的,五言诗却没有一首是句句用韵的,诗人们基于仿古的心理,就只能有句句用韵的七古,没有句句用韵的五古。第二,七言句句用韵,事实上比隔句用韵的五言诗的音节更促,倘使五言也句句用韵,就太促了。
    所以诗人们即使要创造一种新风格,也不会想到创造句句用韵的五言诗。
    柏梁体和转韵的七古,是古风的两个极端。柏梁体的体制最古;转韵七古的体制最新。转韵七古不妨人律,而且多数诗人喜欢使它入律;柏梁体则颇忌入律。杜甫的柏梁体(或部分的柏梁体)入律的处最少;苏轼的则较多。韩愈的柏梁体极力避免入律,同时有些矫枉过正的地方。柏梁体又忌对仗;像韩偓的“孤竹亭亭公署寒,微霜凄凄客衣单”,究竟不是柏梁体的正轨。
        苏轼的《腊日游孤山》,“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和“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数”字和“许”字似乎是作者有意造成的平上通押。这种平上通押不正是散曲用韵的特点吗?柏梁体的古风用韵十分密集,几乎句句押韵,密集的用韵不也是散曲用韵的特点吗?它们是散曲吗?读者一看便知,无须我多作分析。
        另外还有一种入律的古风。王力前辈认为:古体诗非但在平仄和对仗上应该“人古”,连语法上也应该“入古”。语法的入古,入古就是极力避免近体诗所独有的语法,并且尽量运用古体诗所独有的语法。古诗有古诗的风格;如果“律化”,风格就卑。但是,唐以后的诗人受了律诗语法的影响,正像他们受了律诗平仄和对仗的影响一样,不免或多或少地有些“律化”或“现代化”的形式。
    正因为如此,对于那些入律的古风,风格卑下的古风,我知之不多。也不想再班门弄斧了。
      

1535

主题

10万

回帖

3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潇湘夜雨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1160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2-13 1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远祝春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5

主题

10万

回帖

3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潇湘夜雨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1160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2-13 1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赏佳作,情怀依旧。问好

点评

人日大顺,猴年大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14 2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9

主题

5万

回帖

1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4591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2-1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研究细致入微,欣赏!
危阑独倚 微信号 guoyajun2689  欢迎诗友加入东坡赤壁诗词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9

主题

5万

回帖

1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4591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2-1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作,受益匪浅!
危阑独倚 微信号 guoyajun2689  欢迎诗友加入东坡赤壁诗词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9

主题

5万

回帖

1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4591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2-1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致以节日的问候!

点评

人日大顺,猴年大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14 23:15
人日大顺,猴年大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14 23:15
危阑独倚 微信号 guoyajun2689  欢迎诗友加入东坡赤壁诗词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8

主题

23万

回帖

61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85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2-1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好老师!新春快乐!

点评

人日大顺,猴年大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14 2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金来 发表于 2016-2-13 19:17
回赏佳作,情怀依旧。问好

人日大顺,猴年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眉月 发表于 2016-2-14 20:36
欣赏佳作,问好老师!新春快乐!

人日大顺,猴年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日大顺,猴年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7 2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