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别唐宋
理趣风神半步遥,判然唐宋味难调。
腻于濡染情须老,费尽炉锤韵已凋。
哪有从容卑格致,更无妙曼续宗祧。
辟开蹊径裁心物,解作新声别样娇。
诗别唐宋,为历代谈艺者雅道。严沧浪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之说,开其端绪,此后众家每有评说,或承或逆,或衍或检,率无出此义者。
盖唐人以感性直观呈现情志,能入其境而见其情,出其味而生其致;宋人以理性抽象还原情志,每临其境而作其意,析其理而辨其趣。此唐宋之别,于诗可鉴。
钱钟书欲和其端而同,以为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末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似此以风格辨名相,未尝不可,亦别有新意。然以柯山白石九僧四灵侔于少陵昌黎香山东野,未免不伦不类,引喻失义。有燕雀与鸿鹄齐飞,瓦釜共黄钟一调之嫌。终非确论。
实则唐宋之辨,或有高下,亦须因具体情形而定也。宋人承唐之后,神韵情致无出唐之望,而另辟蹊径,别裁理趣,是宋人之创新求胜也。江西诸人,虽言必有典,而志必求新,上乘以学助诗,下品因奇设韵,要之无他,为不拾牙慧也。
唐宋之别,由下驷对上驷,难得分明,必上驷对上驷,中驷对中驷,乃见其要。
以乐天东坡为比。
白乐天长恨春归无觅处,正人在画中游画与人同调,不知转入此中来,更人画如一浑然两忘;相比之下,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框前赏画,虽精确传神,终究详审细描,人境疏隔,乃理智中西湖之美,非感遇中西湖之致也。
继以韦应物苏舜钦为比。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实为写意,春潮带雨,舟自横,是真无人,空明澄澈,不需描述,我即是景,景即是我。幽草深树,更属呈现,全然感性遇之。郁郁氛围之中,能感而不能说,此正言外永味之要也。
苏舜钦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实为白描,春阴垂野,幽花明,诚真细腻精确之至也,然依旧画也,信笔作画,涂抹勾勒,精工细描,功力非凡。看潮生,只此看字,更将人境剥离,惟从潮外,始见潮生,若因潮内,是感潮生,何见之有?且惟其远,始见得真切,惟其真切,始刻画精确。此精确,亦宋诗炉锤之优势也。
要之,唐诗,先融情于物,与物浮沉,是情景交融,神会感同,此所谓意兴也;宋诗,必别心于物,与物参校,是抽象明辨,理切词精,此所谓理趣也。
唐宋之别,于人而言,无所谓高下,于诗而言,或略得其优劣。盖诗以情感人为正格,以理服人为变格,人之本能,多善感于情而疏昧于理,故誉唐而略诋于宋,亦人情之常也。
然宋诗于唐之后,别开生面,能又树一帜,殊非易事。且精确明晰,能从勤勉中得,故每为初学者所好,亦势理之常也。
习作鉴赏,各有所宜,深究意兴理趣,穷推唐宋之别,又专家之学,实非初学者所雅道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