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5-3-15 11:24 编辑
七星连珠赋并序
宋政权·三余草堂
天象神奇,星躔诡秘。低昂斗车,出没神浒。列宿逡巡,照临下土。灵祇昭格,荐诚备物与。傍月流金,云汉韶举。式昭天事,豁亮帝府。神之至尊,惟德是辅,以春而布令,迈德乎今古。或谕吉凶,相因祸福?至道被辉,英风飚炬。德正则道正。祈福而得福。尔其连珠而自同晷,依祥德而行;七十七年一轮,靠重光而序。諴和兆民,畼茂草木。休气洽翔,贞符福禄也,特赋。
窃闻宇宙浩渺,星河灿烂。夜幕拉开,昊空杳漫。七星连珠之景悄然,是夜结绮之遇遥看。闻之自多留心,观者无不惊叹。共暄殊造天心之惊奇,各带独特神秘之彩焕。綰维帝阙,仿若远古而来之嘉宾;组链星辰,也如夜宵独特之盛馔。共暄殊景,烨天心之影摇,各带独特,辉神秘之光炫。在浩瀚苍穹,依次惊现。七星连珠之象,与新月映辉。七十七载回环,乃方可一见。诚为天地之奇观,也是宇宙之盛宴。越过晴明,就是让你看到星联;错过机会,将会留下终生遗憾。气象万殊,缅星河而尽张。光辉一天,罗银汉之灵羡也。
且观夫,双星拱月之景,更为奇观。明月高挂,宛如玉盘。皓魄赋成灵境,鸿辉洒遍人间。两颗星辰,如忠诚的卫士;左右相伴,拱卫明月尊前。云气与虹气参差,营造出如梦如幻;月光与星光交互,仿佛置身于仙园。古人视窄,以为不祥之预兆,意寓凶吉祸福;今世眼宽,星出更利发展,不与人事关联。神理默运,不以言宣。商灭乃气数已尽,秦亡是横征暴敛。武则天废唐建周,自立为帝,中越自卫反击战,正义维权。不在天命,纯属自然。七星连珠,寓意着祥瑞机缘。视为上天的恩赐,象征着国泰民安。七星连珠,寓意幸福美满。双星拱月,象征着和谐修全。
而其最亮那颗,光芒夺目而烈炽;恰似星界中之至尊,如同燃烧之火焰。以不可一世之靓姿,照亮周围之黑暗。一颗散发柔和之蓝光,宛如幽蓝之宝石,歆润而深邃,与金色的光芒相互映衬,碰撞出奇妙视觉之火花;一颗微泛艳彤之红霓,恰似天边一抹晚霞,温柔且静谧,为这星阵增添丰彩,平添了一抹别样之浪漫 。它们排列,恰似星河之纽枢。看似无章,形成优美之弧线。魅力之星辰,月光与星光相互交织、串联在一起,又似细腻绚彩之光电。编织光网,激起汹涌之光潮,牵手夜空,游走梦幻之无限。光芒强弱,互补其优雅,像在演奏神秘之乐章;微妙变化,随时间推移,似在一场无声之排练。
噫吁嚱!而今逢此罕见天机,实乃吾辈之幸事。逢天地沉浮偶然往还,愿世人珍惜难得机遇。心怀敬畏,感受宇宙之神奇,梦绕明禋,感恩自然之寄予。德动天人,道符体娱。景庆星云,光华神武。从天象汲取力量,奋发进取。为实现伟大复兴,奋发努力。愿此祥瑞之象,福泽苍生,庇佑今世!(平水韵)(
以下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七星连珠及其相关事件:
- 公元前 1059 年:出现七星连珠,这一年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在牧野与商纣王的军队展开决战,商朝军队溃败,商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周人将这场天象视为 “天命所归”,借此构建了 “以德配天” 的政治神话。
- 公元前 206 年:发生七星连珠,刘邦率军攻入函谷关,秦朝灭亡。随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揭开了 “楚汉争霸” 的序幕,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 公元 690 年:据记载当年出现类似七星连珠现象,武则天废唐建周,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对于唐朝来说,旧有的李唐统治被颠覆,而对于武则天而言,这被视为其建立新王朝的 “吉兆”。
- 1962 年 2 月 5 日:出现七星连珠,并且与日全食相遇,人们在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部分地区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同年 10 月,中印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军队在边境地区对印度的侵犯行为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同时,古巴导弹危机也拉开序幕,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危机将世界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最终双方经过谈判协商,危机得以和平解决。
- 2000 年 5 月 5 日:出现七星连珠。两天后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同年还发生了 “库尔斯克号” 核潜艇沉没等重大事件。不过,一本名为《2000 年 5 月 5 日 —— 最后的灾难》的预言书曾引发全球恐慌,作者声称七星引力叠加将引发地震、海啸甚至地轴偏移,但当天风平浪静,预言沦为笑谈。
虽然历史上七星连珠与一些重大事件在时间上相近,但现代科学认为,七星连珠只是一种视觉上的现象,是由于各行星公转周期不同,导致它们在特定时刻排列成近似直线的现象,对地球和人类社会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2。
|
2025年七星连珠的时间
一、2025年七星连珠的时间 - 整体时间范围
- 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2025年2月28日前后将出现七星连珠天文奇观,并且这一现象可能会持续数天的时间。这是因为各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不同,当它们的运行到特定位置时就会出现这种视觉上的“七星连珠”现象。从2月下旬开始就可以关注相关天象了。部分信息表明中国区预估的最佳观测时机是北京时间3月3日,159度天区,在黄昏日落后不久可以进行观测1。本周五,2025年2月的最后一天,天空中,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将排列成一线,以“七星连珠”的姿态点亮天幕。
- 七星连珠。 / Vito Technology, Inc.根据预测,届时7颗行星中将有3~4颗(金星、木星、水星、火星)肉眼可见。明亮的金星亮度达到-4.8等,可谓7颗中最亮的一颗星;木星和火星各以-2.3和-0.4的亮度位列其后——在衡量星星亮度的“星等序列”里,数值“越大”就越暗。然后,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地平线——观测条件足够理想的情况下,那里也许能看到难得一见的水星(-1.2等)。
2025年2月28日18:30,七星连珠模拟图。 / Stellarium
比起上述几颗相对不费力就能看到的行星,土星(1.1等)、天王星(5.8等)和海王星(7.8等)是最难观测的。虽然土星通常足够明亮,但可惜这次它离太阳太近,如果太阳尚未落下而土星已沉入地平线,那自然无缘得见。当然,你可以借助Stellarium、Sky Tonight等观星软件获取最佳观测时间,试着碰碰运气。至于天王星和海王星?要想看到它们,你需要有一副双筒望远镜。
不同的行星公转周期不同,离太阳最近的水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88天,其次是金星,大约需要225天。比地球公转时间(365天)更久的则是火星(687天)、木星(11.9年)、土星(29.5年)、天王星(84年)、土星(164.8年)。
不同的公转速度意味着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公转周期里,总有几颗行星可以大致排列在太阳的同一侧。从地球上看,如果这几颗行星在各自轨道上排列得恰到好处,我们就可以在夜空中同时看到多个行星。再排列得“恰当”一点,我们就能看到行星排成一行,也就是所谓的“行星连珠”。
太阳系天体序列。 / wikipedia
显然,即便是“七星连珠”,也并不意味着它们真的恰巧在宇宙中排成了一条直线,而只是行星公转偶然导致的视觉重合而已。“七星连珠”并非常见的天文现象,但若是你因为“错过这次七星连珠得再等77年”的说法就以为这是场“一生仅能见一次”的天文奇观,那就大错特错了。“77年”是根据“七星连珠”发生概率计算得出的平均数字,并非每隔77年就必然会发生一次“七星连珠”。事实上,2022年6月就出现过一次“七星连珠”。
六星连珠 作者/ Kenny 时间/ 2025年2月24日
- /“天命”符号:
天象与隐喻的千年纠缠
从科学角度解释,“行星连珠”不过一次偶然;但回溯历史长河,它所引发的文化涟漪却远超天文范畴。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大白话就是,“如果五星(五星连珠)分布于天空的一半,都聚于东方,则中国利;聚于西方,则外国用兵者利”(考虑到古代观测条件落后,古籍中的“五星连珠”有时可视为“七星连珠”)。明朝史学家郎瑛则在《七修类稿·天地类》中写道:“五星聚房,殷衰周昌。五星聚箕,诸弱齐强。五星聚井,楚败汉兴。五星聚尾,安史之乱。”——翻译过来,就是在发生“五星连珠”的时候,五星汇聚的星空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政治后果,比如要么发生了安史之乱这等祸事,要么发生了改朝换代这等大事。
史记 / wikipedia
可见,作为天意的具象化表达,古代统治者将行星连珠这种自然现象与人间权力更迭绑定,赋予其“天命所归”或“灾异警示”的政治隐喻。在这种叙事中,星辰被当做了统治合法性的证明;连珠现象被编织进了历史的经纬里。
五星耀东方 作者/ 王鑫 时间/ 2022年6月15日
/ 走近科学:
真实和幻想的认知博弈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消解了“天命”的迷信色彩,人们已经不再相信“七星连珠预示着天下大势”。但在很多讨论中,科学与玄学仍不断进行着拉锯战。“行星连珠会导致海啸、地震和其他全球性灾难”的谣言收获了一批受众,其理由乍一看“颇为科学”:行星运行时会对地球施加引力作用,现在突然好几颗行星聚在一起,对地球的影响不就大了?海啸、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不就大了?
四星照耀魔都 作者/ 王鑫 时间 / 2022年4月17日
1973年,学者John Gribbin在权威期刊《自然》上提出,当太阳系行星全部处于太阳同一侧时,由行星系统产生的太阳引潮力可以导致太阳活动增强,并由此影响地球气候、自转速度和地震活动。那么,这能作为“行星连珠会影响地球”的有力论证吗?不能。
首先,学界对John的观点一直莫衷一是,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认为所有行星在太阳上的潮汐隆起比地球上的潮汐要小270万倍,因此行星引潮力对太阳活动以及由此对地球的影响是不存在的;其次,“太阳系行星全部处于太阳同一侧”并不等于行星连珠。甚至,行星连珠并非一个有着严格内涵和外延的科学定义。很多读者或许望文生义,以为行星按一条线排列成串即为行星连珠——但这条线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
五星出东方·七星连珠·九星同现 作者/ 江乌 时间 / 2022年6月17日
无论怎么连珠,行星都不可能形成一条完美的直线。因为每颗行星的轨道与黄道面(即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平面)的倾斜度各不相同,所以相对于黄道面的位置会有轻微偏差。
既然不是直线,那是否只要连成一条曲线,就等于行星连珠?问题又来了——曲线有曲率,曲率多少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星连珠?以每颗行星所在位置为一点,点和点之间总能连成一条线,也许是一条歪七扭八的线——如果这么看,只要有几颗行星和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一侧,那么“行星连珠”就可以常常有。
但有时,当人们乐此不疲地传播关于“2024年七星连珠77年一遇”的奇异、兴奋和恐慌,比起是否77年才发生一次、是否真的预示福祸等事实,大家更在意的是和群体一起共同“见证历史”“参与奇观”的仪式感。
又或许,“行星连珠”的新闻激起了许多人童年幻想的回忆:当时,就是因为发生了五星连珠/七星连珠/九星连珠,主角穿越到了异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那么这次的七星连珠,“我”会穿越时空吗?在行星连珠的短暂时刻,我们仿佛剧场中的观众,试图通过凝视星空,重新确认自身在这个世界中的坐标,确认自己的梦想、渴望和遗憾。
七星连珠,不过太阳系巨幕上一场转瞬即逝的几何游戏。但人类执著赋予它的政治隐喻与文化想象,也许正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重要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体验它。
作者简介 /
曾雪琪,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硕士,《中国国家天文》常驻译者。 - 西北大地上特殊的“七星连珠” 作者/ 杨志愚 时间 / 2022年6月24日
- 不同行星的相关时间特点
- 由于各行星的公转周期等因素,在2月28日前后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逐渐靠近,形成七星连珠的视觉效果。比如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在这个时间段内达成较为特殊的排列状态。
二、2025年七星连珠的位置 - 行星分布的大致位置
- 参与此次连珠的行星自西向东分别为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它们将出现在黄昏日落后不久的天空中。从最西端的土星到最东端的火星,张角为117°,横跨大半个天空。不过,其中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为亮度太低,肉眼不可见,并且土星距离太阳只有12°,基本淹没在黄昏的天光中,直到它落下,天都没完全黑下来(完全天黑是指太阳在地平线以下18°)。
- 观测者视角下的位置情况
- 对于中国区的普通观测者来说,从2月26日起直至3月3日后几天里都能较好地看到行星连珠的天象,通常能看到的是金星、木星、火星这3颗行星。这些行星会出现在天空的特定区域,需要根据具体的日期和当地的天气、环境等因素,在黄昏日落后不久的天空方向进行观测寻找1。
七星连珠代表的征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吉祥的征兆:在中华古籍中,最早关于七星连珠的记载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这一年,秦朝灭亡,刘邦被封为汉王。此外,据一些学者的文献研究,公元前1059年出现过七星连珠。这一年,商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在2022年6月发生的七星连珠很有可能在晚上达到观测效果 事业上的成功:七星连珠出现在天空中,预示着你的事业将会蒸蒸日上,取得成功的机会将会增加。 爱情上的好运:七星连珠也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出现弯首在天空中代表着你的爱情运势将会变得更加顺利,有可能会遇到心仪的对象。 健康上的康复:七星连珠也被认为是健康的象征,出现在天空中代表着你的身体将会变得更加健康,有可能会康复。 不祥之兆:古人往往习惯将旦夕祸福与日月天象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很多罕见的天象便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比如不祥之兆的七星连珠。至于七星连珠为何是不祥之兆,与时代更迭有关。比如周文王推翻商朝统治建立西周、秦朝灭亡的那一年(公元前206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的那一年(公元690年),均出现过七星连珠。因七星连珠与朝代灭亡这种国家大事有关,久而久之,它便成为一种不祥之兆。 没有任何预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七星连珠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没有任何神秘的预示或影响。它是由行星的运动和排列所引起的,与人类的生活和命运没有直接的联系。科学界普遍认为,七星连珠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特殊的影响,也不会引发自然灾害或其他重大事件。
综上所述,关于七星连珠的代表征兆,不同文化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现代社会,科学解释认为七星连珠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特殊的预示意义。 |
注;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2025年2月28日将出现七星连珠天文奇观,天空中,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将排列成一线,以“七星连珠”的姿态点亮天幕。
十五翰去声 断 散 乱 汉 岸 叹 半 畔 换 看 案 玩 旦 观 [楼观]烂 漫 晏 干 [树干,唤 粲 翰 贯 幹 难 [炭 段 幔 汗 窜 焕 熳 赞 爨 灿 绊 冠 [腕 泮 灌 判 榦 弹 [名词闬 按 璨 盥 旰 涣 惋 骭 锻 叛 鹳 伴 算 缦 暵 逭 馆 奂 蒜 瀚 捍 懦 漶 沜 悍 惮 澜 彖 罐 煅 犴 宴 涆 谩 祼 墁 矸 [谰 钻 毈 桉 [瓘 浣 鼾 [滩 衎 豻 駻 垾 撺 缎 笇 捥 㡢 谚 胖 愞 杆 侃 爟 鴠 頖 靽 雚 偄 盰 碫 㬇 哻 㬮 碳 熯 釬 簳 抏 垸 椴 腶 姅 褖 螒 䡬 灒 摊 [按也]巏
十四寒平声 寒 看 难 [艰难]安 欢 残 宽 端 官 阑 盘 冠 [衣干 丹 餐 澜 乾 [兰 竿 观 [栏 坛 鞍 漫 [滩 团 酸 翰 鸾 弹 峦 肝 湍 玕 桓 丸 叹 完 蟠 单 珊 攒 韩 銮 岏 殚 槃 刊 般 栾 棺 纨 漙 抟 檀 郸 圞 瞒 跚 瘢 杆 箪 驩 谩 刓 繁 [马腹带]磐 钻 姗 潘 拦 讙 汗 [可汗]剜 胖 敦 摊 鞶 拚 柈 襕 曼 [曼奸 磻 顸 番 [番禺]汍 巑 鼾 [鼻鼾]啴 萑 羱 掸 [音檀。触也。]髋 慱 鳗 莞 狻 獾 谰 拌 [舍鑚 倌 瘅 墁 [同㙢]判 [普官切,音潘,正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