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7

出句:舉人舉不動人

[复制链接]

610

主题

142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0788
发表于 2025-2-22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舉人舉不動人



注:筆架韻。“舉人” 既是動賓又是名詞,雙關語。

610

主题

142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0788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舉人” 作動賓的意思是把人舉起,推薦人; “舉人” 作名詞的意思是科舉時代的舉人。雙關語。請用文言文分析評價下面的話 “有眼力見者,舉人,謂其識擡舉;舉不動人者,不識擡舉”。

文言文解析与評析
一、字詞雙關之妙
「舉人」動賓結構
動賓義:取「薦舉人才」之本義,如《後漢書·章帝紀》所載「舉人貢士,或起甽畝」。
名詞義:指科舉制度中鄉試及第者,如清制「舉人可候補知縣」。
「識抬舉」與「不識抬舉」
正面:「識抬舉」者,既指善於識別人才(如伯樂相馬),亦暗含被薦者通曉禮遇(如范進中舉後受人敬重)。
反面:「不識抬舉」典出《西遊記》「這和尚好不識抬舉」,原指不領受他人好意,此處借物理之「舉不動」諷喻無能薦才者。
二、句式對仗與哲思
結構對應
「有眼力見者」對「舉不動人者」:前者強調洞察力,後者凸顯力不從心;「舉人」與「不識抬舉」形成因果反諷。
社會隱喻
暗諷科舉制度中「舉人」資格與薦才能力之矛盾:若上位者無力舉賢(如清代某些舉人僅憑世襲),則實為「不識抬舉」之庸才。
三、文學價值評述
雙關層次
表層戲謔:以「舉人」字義反差製造諧趣,如「舉不動人」字面指力弱,實指無能薦才。
深層批判:映射科舉時代「舉人」頭銜虛名化現象,如《儒林外史》范進中舉後瘋態,揭示功名與真才脫節。
歷史呼應
契合《封神演義》「這賤人不識抬舉」之責罵語境,亦呼應唐代「舉人」需反覆應試之艱辛,強化語句張力。
總結
此言以雙關為骨、諷喻為魂,既戲謔科舉制度中名實相悖之弊,亦針砭上位者識才無方之困。其文言精煉而意蘊豐厚,可謂「一字千金,譏誚入木」。

-----------------------------------

《识举论》
文/仿古斋主人


夫天地有至理,草木含玄机。松柏耸霄,非因沃土;蓬蒿蔽径,岂乏甘霖?盖其本异也。观世之用人,亦犹是矣。有眼力者如匠石斫垩,辨良材于未显;无识者若瞽者扪烛,弃珠玉于尘埃。故曰:识抬举者,举人;举不动者,不识抬举。

昔伯乐相马,察骐骥于槽枥之间,不以瘦骨轻其骏,不以病足掩其神。及至盐车上太行,蹄蹶膝折,世人方悟其慧眼。此非马异也,乃伯乐有洞幽烛微之能,故千里马得遇风雷之势。今有才者,或屈身市井,或埋首草泽,非才不逮,实无识者举之。譬若荆山之玉,待卞和而显;丰城剑气,候雷焕乃冲。

然世有顽石,自诩昆山片玉,实则朽木难雕。昔有狂生,才薄而性傲,遇名士荐于公府,竟以“鸡鹜争食”讥之。后潦倒终老,徒叹“伯乐何在”?嗟乎!此非世无伯乐,乃其不识抬举,自绝青云之路。恰如《西游记》中三藏斥八戒:“这夯货好不识抬举!”盖可鉴矣。

故君子处世,当效竹箭有筠,待时而发。昔范文正设义庄,拔寒门子弟;欧阳修主文柄,擢苏氏文章。彼等皆以眼力通达,遂成千古佳话。然欲受人抬举,先须自具圭璋之质。若空怀怨怼,不思精进,犹冀他人青眼相加,岂非缘木求鱼乎?

太史公曰:“士为知己者用。”然知己之遇,非乞而得,实以德才相召。故曰:识抬举者,必先自抬于暗室;举不动者,终将沉沦于泥涂。慎之!勉之!

文末按:此文取《战国策》辩士之锋,参以唐宋八家之骨,借古喻今阐“识举”之道。典故如“卞和献玉”“丰城剑气”皆引自《搜神记》,暗合职场怀才之境;而“狂生讥荐”“三藏斥八戒”之例,取自明清小说,讽喻当下不识抬举者。句式骈散相间,务求文气畅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0

主题

142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0788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對句:開悟開化難悟
对句:評理評難服理(按今韻)
出句:舉人舉不動人


對句:開悟開化難悟  
古:仄通 平仄平仄通仄 ◆悟【去声七遇】
今:仄通 平仄平仄通仄 ◆悟【十四姑,u】
  对句:評理評難服理  
古:仄通 通仄通通仄仄 ◆理【上声四纸】
今:仄通 平仄平通通仄 ◆理【十二齐,i,er,ü】
  出句:舉人舉不動人  
古:仄通 仄平仄通仄平 ◆人【上平十一真】
今:平通 仄平仄通仄平 ◆人【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

这对对联以类叠和顶针的手法,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下面按今韵笔架韵进行评价:

分析:

结构:

上下联都是七字句,结构对称。
都使用了类叠(“举人举”,“开悟开”,“评理评”),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都使用了顶针手法(“举人举不动人”,“开悟开化难悟”,“评理评难服理”),使上下联形成一种递进关系。
含义:

出句: “举人举不动人”, 即使是举人,也无法举荐一个不值得举荐的人。 说明了能力有限, 也暗示了选贤任能的重要性.
对句1: “开悟开化难悟”, 即使开启了智慧,开启了教化, 也很难让一个顽固不化的人开悟。强调了教育的局限性, 以及个人内在因素的重要性.
对句2: “评理评难服理”, 即使是评理,也很难让一个不讲理的人信服。 说明了道理并非万能, 有时候需要诉诸其他手段。
词性:

举人/开悟/评理 (名词)

举/开/评 (动词)

不动/化难/难服 (状语+动词)

人/悟/理 (名词)

词性基本对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南浦古韵、成联首席版主兼趣园、太阳诗词学院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123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22 1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鑫森老师机巧联出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2-22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舉人” 既是動賓又是名詞,雙關語~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808

回帖

58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860
发表于 2025-2-2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举人举不动人
对句:学者学成编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积分

副首版

应对联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13
发表于 2025-2-2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舉人舉不動人(垚鑫)
对句:写曲写来歌曲(江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4 1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