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CHUSHIFU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巳事如意
- -
ZUOZHEJIANJIE
张颖娟,笔名云依斐,籍罗田,居武汉。文学、书画、摄影、音乐、旅行、美食、瑜伽、独处、冥思、养花种菜,无一不爱,无一不痴。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辞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民网、《求是》杂志、视觉中国、图虫网等多个网站签约摄影师。文学和摄影作品偶有获奖,作品散见于多家国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昭君赋|
张颖娟
青冢凝烟,黄沙吹律。雁过而咽声,月临而扬历。寒晖影动,依稀窈窕摅怀;晚籁风鸣,隐约琵琶掩泣。夫其绰约花容,缉熙鸿迹。何啻倾国之姿,更秉怀珍之璧。丹青不怨,冰壶红泪凝贞;造化堪嗟,遐辔青骢峻疾。翳日之惊尘万里,去去经年;济危而攘步一身,茫茫寒碛。当真红颜之命乖,不愧丹心而倬立。泯默光华,保绥社稷。楚楚而娥娥,洮洮而籍籍。真乃懿范孔彰,韶风孰及。
稽夫天临荆楚,世出幽遐。寂谧烟村,惯于韬奇毓秀;棱嶒盘壑,藉以吐瑞生葩。香溪潺湲而屈曲,彩石磊砢而嵯岈1。若其初九之地,涵三而家2。虽山居而逸居,熙熙仁里;纵混俗而绝俗,淑淑娇娃。既承山水之灵秀,犹得乡野之清嘉。妙质天成,怀真而抱璞;绮情独善,直节而无邪。绕膝之欢可羡,让梨之慧堪嗟。蕙质但驰于翰墨,幽情尽诉于琵琶。姿仪冠绝,德慧上佳。尔则采蘩采藻3,浣练浣纱。荆玉荣辉,路人脱帽以向慕;夭桃照灼,过雁敛翮而回斜。于是徽名远播,隽誉雄夸。清贵梦而尊仰,王室想其妍华。
既而德配皇家,身离故土。辞兄别母,莼鲈从此梦中;脱褐衣绸,富贵宛然晏处。红墙寂寂兮,夕厉而朝饥;玉苑深深兮,灯残而梦寤。掩卷不矜,斜阑独语。闲庭五载,天颜咫尺而失瞻;佳丽六宫,淑景彷徨以迟顾。粉黛怠施,悲喜自度。羊车4任空过,何妨衾冷宵长;鸾镜教尘封,纵是香残春去。堪笑荒唐画笔,忍教闺里深藏;婀娜楚腰,赢得掌中轻舞。心事乖违,韶华空负。乃至威凤缱绻而求凰,遐狄殷勤以尚主。风流原最可人,妩媚真为天女。枉杀画工,错失仙侣矣。
是故惠绥往适,整驾登程。云辇迢迢,回望烟霞而衔命;胡尘滚滚,犹携风雪而沾缨。鞍鞴牵挛别路,琵琶幽咽胡声。念及兰陔5事违,玉人肠断;怜渠国色恩浅,落雁悲鸣。洎汉月渐冷,朔风将迎。大漠愁烟兮冉冉,荒夷落日兮冥冥。念故乡兮杳绝,望胡尘兮愕惊。毡帐千重,恰若愁星点点;穹旻万丈,真如幽圄层层。茹荼6饮雪,枕月听营。幸有单于隆宠,部落尊荣。异族而同心,嘉禾合穗;知音而协律,桂子扬菁。许其尔尔,任其卿卿。斯则杜闭思乡之意,践行济世之情。内秉樊姬7之懿,外示圣母之行。不辞劳苦,昭揭汉家之智慧;欣效菩提,陶甄边土以清明。于是布儒风,除流弊;促纺织,劝耨耕。胡俗渐趋淳朴,民心更契安宁。岂料梧桐半死,鸳鸯半薨8。泪洗灼灼之铅华,爱恩中绝;痛破团团之蟾影,日月骞崩。最是难堪改适9,偏逢无计偷生。胡风怎避,汉礼孰听?家国幽幽兮入梦,悲羞郁郁兮填膺。是以香消荒远,意绪难平矣。
嗟夫,瑶质娟娟,高情款款。志性安贞,命途邅蹇。回首紫台之杳隔,幽藴难禁;凝眸毳帐以森罗,忧襟不展。蒲柳袅袅兮堪怜,冰清皦皦兮可鉴。蓬断荒漠,丹心只作葵心10;德泽异邦,宏愿洽同宿愿。布种汉夷之和平,光昭图史以美善。名载千秋,芳垂五典。如此佳人,怎不援笔褒赞?
注释:依《词林正韵》
1、香溪、彩石:指王昭君故里的地名,即香溪河、彩石滩。
2、初九:《易·干》:"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按《周易》每卦六爻。第一爻为阳爻者称为"初九"("九",称"老阳")。表明事物正处于发展变化的初级阶段。后因以"初九"谓尚未发迹之时。
涵三:即函三,谓包含天﹑地﹑人三气。
3、采蘩采藻:采蘩:《诗.召南》篇名。《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后因以"采蘩"指女子恪守妇道,克尽妇职。
采藻:采集水藻。《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序》谓《采苹》是赞美"大夫妻能循法度"的诗,故后世以"采藻"用作颂扬妇德的典故。
4、羊车:宫中用羊牵引的小车。《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盬汁洒地,而引帝车。"《南史.后妃传上.潘淑妃》亦载此,则以为潘淑妃事。后常以羊车降临表示宫人得宠;不见羊车表示宫怨。此处指昭君不学其他嫔妃争宠。
5、兰陔:《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晋束晳承此旨而作《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后以"兰陔"为孝养父母之典。
6、茹荼:比喻受尽苦难。荼,苦菜。
7、樊姬:春秋楚庄王之姬。樊姬曾谏止楚庄王狩猎,使勤于政事,又激楚相虞丘子辞位而进贤相孙叔敖,楚庄王赖以称霸。贤妃的典范。
8、梧桐半死,鸳鸯半薨:指王昭君的首任丈夫呼韩邪单于去世。
9、改适:改嫁,昭君的首任丈夫呼韩邪单于去世后,无奈从胡俗两次改嫁给呼韩邪的儿子。
10葵心:葵花向日而倾,比喻向往思慕之心。此指昭君一心恋故国汉室。
--
ZUOZHEJIANJIE
余仲廉,湖北石首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诗人、作家、书法理论家和批评家;武汉多所高校教授、校董,湖北高校诗歌工作委员会顾问,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基金会名誉会长。著有《行悟人生》《六根弦音》《珞珈情诗》《灵魂的解读》《珞珈山起风了》《乡关何处寻旧梦》《椿萱集》等十余部著作。在《中国书法》《解放军美术》《正信》等期刊上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在许多著名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数百篇诗词、杂文。
|千古佳人新颂|
——评张颖娟的《昭君赋》
余仲廉
晋代文学家石崇在《王明君辞并序》中称:“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湿朱缨。”唐代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明妃曲和王介甫》中称:“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来传汉家。”元代诗人卢昭在《题昭君出塞图》中曰:“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清代诗人沈德潜在《王明妃》中写道:“君王不好色,遣妾去和亲。”两千年来,王昭君因其姣好的容貌、曲折悲惨的遭遇和的历史功绩而成为历史追索、文学吟咏的对象。而今,张颖娟以骈赋《昭君赋》重拾这一经典题材,不仅继承了前人对昭君美貌、哀愁、牺牲与贡献的多重描绘,而且以现代女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深入挖掘昭君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展现了其超越时代的智慧与勇气。是以,援笔作评,旨在彰显《昭君赋》之美,让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故事,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
一、新奇而又端正的思想立意
《艺概·赋概》有言:“赋欲不朽,全在意胜。”思想立意的境界,即是赋文的境界。而《赋学微义》也有言:“无论如何,文章的思想立意,都应该立足于一个‘正’字之上。弘扬正气,扬善挞恶,永远是一个古典文学作者的责任。”张颖娟不仅自身情操高尚、才识卓著,而且对赋学颇有研究;故其《昭君赋》之立意,端正而又新奇。《昭君赋》立意之端正,主要体现在张颖娟以深切同情的笔触,描绘了王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坎坷命运,同时高度赞扬了其超凡的才德与对历史的重大贡献。这一立意,不仅与史书记载相契合,而且赋予了王昭君形象以新的时代意义,展现了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与力量,更探讨了多民族、文化交流与和平共处的主题。
《昭君赋》立意之新奇,在于它独辟蹊径,从才德这一独特视角来论述王昭君的一生遭遇与历史功绩。古往今来,以王昭君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浩如烟海,各具特色。然这些作品或聚焦于昭君的遭遇与波折,抒发对她的深切同情;或讽刺汉朝文武的无能与软弱,认为昭君的命运是时代悲剧的缩影;或批评昭君有失妇德或指责汉朝因此受辱,从道德伦理加以评判;或肯定昭君出塞、促进民族团结的壮举,而鲜少有作品从个人才德出发,深入挖掘王昭君内在的品质与贡献。《昭君赋》突破传统框架,以昭君的才德为核心,描绘了她幼时的姿容出众、德才兼备,展现了她深锁宫墙时的不争不抢、不矜不伐,陈述了她以智慧与德行感化异族、促进民族融合的伟大功绩,让我们得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这位历史上的传奇女性。
二、精巧而又饱满的篇章布局
《楞园赋说》有言:“得题后先须审题,看何字当着眼,何处当轻带,何处当极力发挥,就题之曲折,以作波澜。则每段各有意义,必不重复。”张颖娟之《昭君赋》,就其题而言,不重在某一字眼,而重在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展现与刻画。故其以王昭君之历史事迹为经,以她的容貌、智慧与德行为纬,巧妙剪裁,精心铺排,颂扬贯彻终始。首段以“青冢凝烟,黄沙吹律”之景,和对昭君绰约花容、倾国之姿的描绘,以及她面对命运多舛却仍怀丹心、保绥社稷的高尚情操的赞扬,概括了昭君不平凡的一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思想。次段细述昭君之出身与成长,以荆楚之地的灵秀山水、幽遐烟村为背景,烘托出昭君的天生丽质、才情出众,同时寓含了她日后能够承担起家国重任的内在品质。
接着,通过“红墙寂寂”“玉苑深深”等意象,以及“掩卷不矜,斜阑独语”等细节描写,深刻揭示了昭君在宫廷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以“羊车任空过”“鸾镜教尘封”等象征性笔触,展现了昭君被冷落的命运,为后文昭君主动请缨出塞埋下了伏笔。然后,以浓墨重彩之笔,描绘了昭君出塞的壮丽场景与她在匈奴的生活状况。通过“云辇迢迢”“胡尘滚滚”等意象,展现了昭君远赴异域的艰辛与决绝。同时,通过昭君在匈奴部落中的生活细节,以及她如何以智慧与德行更风易俗、促进民族团结,展现了她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浓厚的家国情怀。结段通过简要地回顾昭君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名载千秋,芳垂五典”等评价性语言,收束全文,高度赞扬了昭君的坚贞和德行,肯定了她在促进汉匈和平、推动边疆发展等方面的历史功绩。
三、工整而又谨严的骈偶
骈偶是骈赋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它通过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句式,构建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和形式美。张颖娟才女的《昭君赋》,除了末尾的散句“如此佳人,怎不援笔褒赞”,全文几乎句句对仗,严谨而工整。在《昭君赋》中,单句对有四言对,譬如“青冢凝烟,黄沙吹律”;五言对,譬如“雁过而咽声,月临而扬历”;六言对,譬如“何啻倾国之姿,更秉怀珍之璧”;七言对,譬如“当真红颜之命乖,不愧丹心而倬立”。其中,四言紧句占据主导地位,有二十五句之多,是构建全文韵律和形式美的重要基石。同时,五言、六言和七言等长句(分别有二、十、九句)的灵活运用,使得全文在保持严谨对仗的同时,又不失灵动与变化,充分展现了骈赋的艺术魅力。
隔句对有三三对,譬如“于是布儒风,除流弊;促纺织,劝耨耕”;四五对,譬如“妙质天成,怀真而抱璞;绮情独善,直节而无邪”;四六对,譬如“丹青不怨,冰壶红泪凝贞;造化堪嗟,遐辔青骢峻疾”;四七对,譬如“荆玉荣辉,路人脱帽以向慕;夭桃照灼,过雁敛翮而回斜”;五四对,譬如“异族而同心,嘉禾合穗;知音而协律,桂子扬菁”;五五对,譬如“红墙寂寂兮,夕厉而朝饥;玉苑深深兮,灯残而梦寤”;五六对,譬如“羊车任空过,何妨衾冷宵长;鸾镜教尘封,纵是香残春去”;六四对,譬如“虽山居而逸居,熙熙仁里;纵混俗而绝俗,淑淑娇娃”;七四对,譬如“翳日之惊尘万里,去去经年;济危而攘步一身,茫茫寒碛”。全文隔句对以四六对、四七对、六四对和七四对为多,分别有七、四、二、三句。
范文澜曾称:“七言以去,伤于太缓,三言以还,失于至促,惟可以间其文势,时时有之。至于四言,最为平正,词章之内,在用宜多,凡所结言,必据之为主,至若随之于文,合带以相参,则五言六言,又其次也。”四言句因其简洁明快、节奏适中,在张颖娟才女之《昭君赋》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以稳健的步伐推进着文章的叙述,既不过于急促,也不过于拖沓,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骈赋的庄重与典雅。同时,张颖娟也巧妙地融入了五言、六言和七言长句式,既丰富了文章的节奏变化,又增添了表达的层次感。而四六、四七、六四与七四等隔句对的灵活穿插,不仅使得全文有了“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的韵律和节奏美感,而且较为充分地展现了王昭君的遭遇和内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其命运的感慨与对其才德的褒赏。
四、规整而又有力的用韵
张颖娟的《昭君赋》不仅用韵规整,无连韵现象,也无重复用韵现象;一个段落一个韵,或是平声韵转仄声韵,或是仄声韵转平声韵,且有提引词;相骈句基本上都是平仄相对,展现了押韵之有力。而且通过不同韵部的选用与合用,使得整篇赋文在音韵上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首段采用质韵(入声),韵脚紧密相连,如金石相击,铿锵有力,为全文奠定了庄重而深沉的基调。这种入声韵的选用,往往能给人以紧迫、激昂之感,非常适合表达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庄重与悲壮。次段转为麻韵(平声),韵脚悠扬婉转,如春风拂面,轻柔细腻。这种平声韵的运用,使得文章在情感上得到了缓和,非常适合荆楚山川的秀丽、村庄生活的闲适和昭君的超凡脱俗。麻韵的平和与柔美,与首段的激昂沉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作者情感的丰富与多变。
第三段则采用了多个相邻或相近的韵部,如麌韵、语韵、遇韵、御,这些韵部的合用,使得文章在音韵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特别是“去”字作为仄声韵的插入,更是巧妙地点缀其中,使得整段韵脚既和谐又不失灵动。第四段则更是音韵繁复,庚韵、青韵、层韵、蒸韵等多韵并用,展现了作者高超的音韵驾驭能力。这些韵部的合用,不仅使得文章在音韵上更加饱满,而且也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听觉上的盛宴。这种繁复而和谐的音韵组合,仿佛是在描绘昭君在异域所经历的种种复杂情感与经历。结段则采用了多个仄声韵的合用,如旱韵、阮(半)韵、铣韵、陷韵、愿韵、霰韵;这些韵脚的选用,使得文章在结尾处再次回到了庄重而激昂的基调上,非常适合对昭君的一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致敬。美中不足的是,“鉴”字依照《词林正韵》属十七部陷韵,与其余韵字不谐,建议改为“鑑”字(霰韵)。
五、精雕而细琢的炼句
《赋学指南》有言:“赋贵琢句。”余炳照认为如同饭菜需烹调方能达到五味调和,赋句也需雕龙方才能去除生硬、滑俗等弊病。而张颖娟的《昭君赋》在短句、长句、隔句以及起结、叠词和虚词等方面都精雕细琢,使得全篇圆润顺畅而又富有韵味。“文争起结,赋亦争起结。起必用短调,取其紧峭,擒得住题目;结必用长调,取其充沛,收得住通篇……”《昭君赋》以“青冢凝烟,黄沙吹律”四言骈对为开篇发端,不仅凸显了王昭君人生经历的坎坷与曲折,而且营造出一种苍茫悲壮的氛围,奠定全篇的情感基调。而《昭君赋》虽未以内容丰富之长句结尾,却以“如此佳人,怎不援笔褒赞”散句或漫句收束全篇,不仅能与首段之“真乃懿范孔彰,韶风孰及”遥相呼应,以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方式,表达了对王昭君无尽的赞美与感慨,使全文情感得到了升华。
“炼短句,对仗须极工整,韵脚须极现成,组事须极明丽,结调须极陡峭。用于每段之起者,要凝重得势;用于每段之中者,有长短相生之妙;用于每段之末者,有官止神行之意”,《昭君赋》中的“粉黛怠施,悲喜自度”,借鉴了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现了王昭君的被冷落和内心的倦怠。“炼长句要工緻自然……其法有二:一则语经百练,庄重不佻者,为凝练;一则措词圆润,如珠走盘者,为秀练”,《昭君赋》中的“楚楚而娥娥,洮洮而籍籍”,不仅是双字自对,而且与其相骈句中的字词平仄相对,即“楚楚”与“娥娥”平仄相对而又与“洮洮”平仄相对;如此,就庄重典雅而又凝练地描绘了王昭君的美丽动人和而她高洁的人品、显赫的声名。
《昭君赋》在炼句方面还有两个特点,即喜用叠词和虚词。《昭君赋》中的二十四个不同叠词,不仅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整齐和富有节奏感,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表现力。而《昭君赋》中巧妙地穿插在句子之间的虚词,既起到了连接、调节语气、构成句式、表达逻辑关系的作用,又增强了文章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有起连接作用的,比如“雁过而咽声,月临而扬历”中的“而”连接了“雁过”与“咽声”、“月临”“扬历”两个并列的动作,使句子更加紧凑,“虽山居而逸居,熙熙仁里;纵混俗而绝俗,淑淑娇娃”中的“虽”“纵”分别表达了转折和假设的关系,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六、华丽而又深情的藻饰
《论语·雍也》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譬如君子既有内在仁德之本质也有外在礼仪之修饰,张颖娟的《昭君赋》不仅具有端正而新奇之思想立意,而且以拟人、比喻、借代、倒装等修辞手法使得全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情感丰富、韵味无穷。“寒晖影动,依稀窈窕摅怀”和“隐约琵琶掩泣”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出对王昭君遭遇的感伤;“荆玉荣辉,路人脱帽以向慕”和“毡帐千重,恰若愁星点点”运用了比喻手法,展现了王昭君的美德、魅力与哀愁;“辞兄别母,莼鲈从此梦中”,以“莼鲈”代指荆楚,表达了王昭君对故乡的思念。“丹青不怨,冰壶红泪凝贞”中的“丹青不怨”运用了倒装,强调了王昭君虽遭遇不幸却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
张颖娟的《昭君赋》不仅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而且许多句子极具表现力。“香溪潺湲而屈曲,彩石磊砢而嵯岈”,用“潺湲”“屈曲”“磊砢”“嵯岈”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香溪的蜿蜒曲折和彩石的奇特形态,巧妙地烘托出昭君脱俗的姿容和出众的才德。“红墙寂寂兮,夕厉而朝饥;玉苑深深兮,灯残而梦寤”,以“寂寂”“深深”描绘出宫廷的冷清与孤寂,通过“夕厉”“朝饥”“灯残”“梦寤”表达了昭君在深宫中的孤独与无奈。“云辇迢迢,回望烟霞而衔命;胡尘滚滚,犹携风雪而沾缨”,通过对云辇、烟霞、胡尘、风雪等的描写,展现了昭君出塞时的悲壮与无奈。“泪洗灼灼之铅华,爱恩中绝;痛破团团之蟾影,日月骞崩”,以月影的破碎、日月的崩塌表达了王昭君内心对单于逝去的悲痛之深重。
七、丰富且雅正的用典
赋文中历史典故的运用,不仅能寄托作者之情志,丰富作品的思想情感;而且能达到典雅优美、言简意赅、含蓄凝练的效果,引发读者联想。张颖娟之《昭君赋》的用典丰富,大抵有两种:一种是古人故事,比如“让梨之慧”化用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展现了王昭君幼时的谦让美德;“婀娜楚腰”则运用了楚灵王好细腰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王昭君的曼妙身姿;“掌中轻舞”化用了赵飞燕掌上舞的传奇,突出了她轻盈如燕的舞蹈之美;“威凤缱绻而求凰”引用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暗喻了王昭君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和平的向往;“任其卿卿”则可能是借用了王戎与其妻子的故事,表现了王昭君在异国他乡也能获得尊重与宠爱的温情画面。
另一种是诗词语句,“丹青不怨,冰壶红泪凝贞;造化堪嗟,遐辔青骢峻疾”一句,似乎化用了江源《王昭君》中的“不怨丹青人,但嗟薄命妾”,通过“丹青”与“冰壶红泪”的意象,深刻表达了王昭君对命运的无奈与哀愁;“采蘩采藻”则分别化用了《诗经》中的相关诗句,如《采蘩》中的“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以及《采蘋》中的“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以此描绘王昭君在荆楚之地的纯朴生活与自然之美;“梧桐半死,鸳鸯半薨”一句,则明显化用了贺铸《鹧鸪天》中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的凄凉景象,比喻王昭君在异国他乡孤独终老、爱情破灭的悲剧命运。
总而言之,张颖娟的《昭君赋》不仅是一篇优秀的骈赋,而且一部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刻解读和艺术再现的佳作。它以端正新奇的立意、精巧的篇章布局、工整的骈偶、规整的用韵、精雕细琢的炼句、华丽深情的藻饰以及丰富雅正的用典,不仅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和理解了王昭君这一传奇女性,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更让我们对女性力量、民族团结与历史进程进行的思考。词赞曰:
绝代佳人,青冢凝烟,史册留芳。忆香溪灵秀,彩石嵯岈;汉宫寂寞,粉黛悲伤。出塞胡尘,琵琶幽咽,济世情怀岁月长。千秋颂,赞德馨异域,名载华章。
赋文优美悠扬,引多少情思韵味藏。念引经据典,内涵丰厚;鲜明形象,气质端庄。历史重书,和平向往,勇敢忠贞永放光。佳篇在,看才情四溢,熠熠辉煌。
2024年10月12日于循善居
二零二五
巳事如意
荆
楚
诗
赋
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辞赋工作委员会
顾问:余仲廉、陈晓明、严耀开
主任:周路平
副主任:罗金华、周胜辉、柯国华、彭忠、曾志、王宇飞、叶文利
秘书长:张颖娟
《荆楚诗赋》编辑部
主编:周路平
执行主编:张颖娟
编委会:周路平、罗金华、周胜辉、柯国华、彭忠、曾志、王宇飞、叶文利、张颖娟(排名不分先后)
荆楚诗赋
声明:本公众号为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辞赋工作委员会唯一官方公众号。我们将不定期分享传播优秀的诗赋作品及工委会的相关动态。欢迎全国广大诗赋爱好者积极投稿。投稿邮箱:
202946073@qq.com(投稿时请将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和一张生活照,连同作品一起发送)
荆楚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