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石投江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得知这一消息的屈原放声大哭,此时的他万念俱灰,抱石投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投江的那一刻,屈原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痛与决绝。他面对着滚滚江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然。他深知自己无力改变楚国的命运,但他希望以自己的生命,唤起楚国人民的觉醒,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划船入江施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百姓们纷纷将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饿食屈原的尸体。后来吃粽子的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屈原的忠诚和才华并没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发挥。他在流放中度过了余生,最终投江自尽,成为了楚国历史上一个悲壮的传奇。他的诗篇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成为了中国文学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