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3

[作品赏析] 这首《致海外诗友》及其和作撷英究竟怎么样?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27

主题

64

回帖

652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52
发表于 2024-5-25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45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30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25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4-5-25 23:02 编辑

致海外诗友

诗词万水架心桥,旅泊他乡思不遥。

吟颂声中多聚首,一湾平仄向东漂。

       万水千山,大家借助诗词建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使得漂泊在他乡的人思念之情得到慰藉。大家在吟咏当中仿佛聚首在一起,借助诗词勾起了大家的故土情怀。
       若从诗意表达上来看,立意属于习惯性的老套,没什么新意。诗句的凝练程度还可以。“架心桥”的比喻,“平仄向东漂”的拟化,虽有一定的形象感但仍显得诗意明白。
       这首作品最大的问题是遣词上的俗化,“旅泊他乡思不遥”、“吟颂声中多聚首”两句的浅白,其他两句的也显得明白浅陋。从艺术审美上来看,没什么价值可言。
      之所以会得到大家的附会唱和,大概原因在于创作者可能是某个老干体诗群的群主,且身份有些“带头大哥”的意味,所以大家就跟着唱和了一把。加上,这一群人都是这样的水平和风格,自然就出现了“众鸟争喧”的局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30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25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4-5-25 23:33 编辑

       我们说现代人讲现代话,这是没错的。无论是口语表达也好,还是写现代文也好,口语与书面语总是要有所区别。书面语总体上的要求是精雅,虽也有用地方色彩俗语创作。但是作为诗词作品,在语言风格上绝不应该“俗”而浅白,否则就失去了诗词本应该具有的审美特性。古代亦有语言浅白的作品,但那是读者没有深入理解作品真实的内涵,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表面上来看,是咏柳树,若就诗句的字面意思来看,这首作品已经很明白了,还有什么值得大家推崇赞美的呢?关键在于这首诗只是吟咏柳树吗?贺知章老了,对于玄宗后期宠幸杨家深感不安。诗句潜在的真实意义是说“杨家已经壮大了,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飞扬跋扈。这到底是谁造成这样的政治局面呢?原来是君王的春风裁剪而成的局面呀”。
       这样的意思又有多少读者能真正意识到呢?可见诗句虽然可以明白易懂,但是在整体立意上一定要有所寄托,也就是说,艺术上要灵活地使用比兴手法,写出含蓄隽永、意蕴丰富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字面上可以浅白,但要使读者读后能回味无穷。
       反观现在用白话创作诗词的人,有几个能把赋比兴运用的巧妙而有意味?贴标签似的口号体诗歌到处泛滥,看一两首还没有什么,若大规模地唱和,写出几十、几百甚至几千首这样的口号体、标签体诗歌,当真是古典诗词艺术的悲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7

主题

64

回帖

652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5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3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