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3-12-18 09:28 编辑
这是当年编《宋氏文史》时我写的第三篇赋
黄 帝 赋
宋 政 权/文
黄天上帝兮(1),初为雷神(2)。典尊附宝兮(3),感念寿丘兮考辰(4)。电曳北斗兮,心奉承神之至尊。德配阴阳兮,律候象分。如龙之体兮,五帝居首;中央色黄兮,四方钧甄(5)。肇绍共交不爽兮,何容四盗疏狂(6)。惛惛罔出兮,磔裂荼毒。辄以修德振兵兮,挥师图强。遵道显义兮,体恤黎庶。蚩尤呈顽兮, 夸父竞技。荆天共工兮,均时匿迹。三战炎帝兮,镗鞳以和(7);顺天悯人兮,归化敦教。睿哲允文兮,神明责效 。养性忠贞爱民兮,齐物修己恭孝。比类合谊兮,结绳为妙。迎日推时兮,金光煦耀。釜山会盟兮,万邦齐集;据天之德兮,百族乃聚。星拱瑶枢兮,三阶瑞辑。典籍传闻兮,扑朔迷离。奇禽瑞兽兮,雾豹云螭。神仙灵怪兮,形神各异。时代悠远兮,有虚有实。人神共位兮,天人合一。二十五子兮 ,得姓十二。姬酉祁滕兮,箴任荀己。僖姞嬛侬兮,各为族氏。姓氏血脉兮,远播海际。
天圆地方,矩规自辩。朝暾彪耀,瞳曨赫显。璇玑玉衡兮,七政呈展。宏图初奠。筭算度量,划野分疆,付诸实践。推行善政兮,大道竞驰 ,开井耒田兮,而播五谷;开族承家兮,教化群黎。始制宫室兮,兴家树篱。造修而顺道途,寒暑不避;居守而安井邑,凤雨安绥。通商开埠,商旅驻移。恪训九德,栽培礼乐。忠恕誠悫,纲常力施。赫赫俊德兮,举世称奇。服冕垂裳,裁定有序;嫘祖饲蚕兮,織锦缫丝。丽天纠绚,瑞色纷披。仓颉造字,上天雨粟;神惊鬼哭(8),以详万知。文明先河兮,铭史简编有记纪;太古端穆,开启睿哲灵思 。法则初备,罪寇归服,六十花甲兮,五运始资。述日纪年,大挠干支。九星悬朗兮,七曜呈姿。天文历法兮,彰明时刻昭布;造车指南,宇辫万邦四夷。力牧异力,能執千鈞之弩(9);伶伦制曲,乃有截竹律随(10)。金声鸣鳳兮,八音谐宜。韶乐九成兮,合诸天曲。承平豫泰兮,文明肇基。
又以歧黄内经兮,论辩推演。上穷天德兮,气血导源;下涉坤乾兮,养仁推善。神针祛疾兮,草药定喘。以养为治兮,未病调转。哲医相彰兮,国之经典。敬天尊人兮,秩序井然。采首山铜兮,开发资源,铸鼎荆山,炼丹烹燀。巍巍殷阜兮,饕餮威严。应瑞国器兮,符珍焯琬。神升鼎湖兮,龙垂胡髯(11)。帝上乘之兮,腾踔升天。人文始祖兮,文明开先。怀智抱德兮,克仁克贤。弘敷五典兮(12),封圻灵廛。德并春阳兮,情系万物;名标震旦兮(13),雄峙东埏 。星隐碧落兮,龙帜高悬。名垂万古兮,祠绕云烟。以祷以颂兮,恭祭五千。禳福申猷兮,泽被万年。圣皇渥惠兮,万民祀念。欣逢盛世兮,文明共建;古国日兴兮,和谐家园。发扬传统兮,齐沐新圆。和平统一兮,人类夙愿。团结奋进兮,金瓯永坚。泱泱中华兮,一往无前。 2008年11月6日成稿于薛城临泉书屋
注解:
(1)黄帝:《淮南子》一书中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法)而制四方”。这就是说,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土是黄色的故名。黄帝,古书也写作”皇帝”它的意思是”黄天上帝”皇”是”帝”的形容”帝”的光辉伟大。
(2)雷神,《历代神仙通鉴》说:“(黄帝)封号为九天应元雷声昔化真王。所居神雷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凡行雷之时,真王亲击本部雷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也。雷公即入雷泽而为神者也。
(3)典尊附宝:少典,黄帝的父亲。附宝,黄帝的母亲。附宝久未受孕,某天雷雨,雷电之光落在了附宝身上,由于受到刺激而怀孕,后来生了儿子,就是轩辕黄帝。
(4)寿丘,“寿邱”。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东。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附宝﹞孕二十五月,生黄帝於寿邱。”
(5)钧和甄。均为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就人才之所。
(6)四盗,《蒋子万机论》--黄帝烕四盗:“黄帝之初,养性养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君危于上,民不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疾之由,非养寇邪?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烕四帝。”
(7)镗鞳,指钟鼓声,出自宋· 苏轼《石钟山记》。窾坎镗鞳之声。
(8)苍颉,《史记》据《世本》以为是黄帝时的史官。《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9)力牧,传说为黄帝之臣。相传黄帝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
(10)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乐官,《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的一段记载,说伶伦模拟自然界的凤鸟鸣声,选择内腔和腔壁生长匀称的竹管,制作了十二律,暗示着"雄鸣为六"
(11)《史记·封禅书》云:"公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
(12)孔安国《尚书传序》:伏羲、神农、黄帝之坟,谓之以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13)中国。梵语cina的音译。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佛说灌顶经》卷六:“ 阎浮 界内有 震旦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