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张船山诗歌思想内容
(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
张船山生活的乾嘉时期,正是封建社会的最后辉煌时期,也是清王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一方面,“乾隆盛世”的余辉尚依稀可见,另一方面,由于乾隆晚年昏庸,重用权相和坤,嘉庆即位后又刚惶自用,容不得反对意见,清王朝日益衰落。自十八世纪末起,社会危机已尖锐地暴露出来。以白莲教大起义为代表的农民斗争则蜂起云涌。在这种情况下,张船山能够冲破封建传统观念,客观地面对现实,尊重现实,用诗歌忠实地、客观地写历史事件,既直陈时弊,又借古讽今,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
张船山的诗作,题材非常宽广,其中,以政治诗和山水诗最为突出。他的政治诗一方面揭露了清王朝封建社会的腐朽现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同情。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清王朝的社会面貌。
首先,张问陶忠实地、客观地写出了当时清王朝政治、军事的腐败,愤怒斥责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从侧面反映了某些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如:“磷火飞残新战垒,骼镂吹断旧人烟。大帅连兵甘纵贼,生灵涂炭巳三年”,“三川人满欲烹珠,曾闻今年米价无” 《出钱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贼势漫延民自扰,兵权星散将空多”《乡愁五首》。这些诗里,诗人抨击时弊、指陈军事,揭露了清王朝统治阶级的玩兵养寇,营私肥囊,骄奢淫佚,贪生怕死的丑恶行为和残害人民的罪恶,同时也揭示出‘官逼民反”的实质,使当时的清王朝的社会面貌真实地浮现出来。
张船山的诗歌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浩大声势,这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的面貌。如:《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中描写了义军浩荡的声势:“晌道几难通剑阁,商船新已断夔巫。”《乡愁五首》中 “巴渠秦楚乱山深,群盗终难只手擒”,“蛇游汉河千军吓,家突均房万马暗”等诗句,《庚申六日寄亥白兄成都》中“春秋寇复东,来去如飘风”“妖氛莽无易,一气横绵撞”等诗句,都写出了农民战争的浩大声势。
其次,张问陶时常关心现实,体衅人民,忧国忧民,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因此,他的诗里有很多抒写民生疾苦之作。如乾隆五十八年写的《拾杨梯,伤河北饥民》:
“拾杨梯,老姐苦,绿瞳闪烁如饥鼠。人拢柳叶我无梯,人断柳皮我无斧。杨梯拾得连沙煮。衣厚纬,屋环堵。旧日田园足禾泰,两年不雨成焦土。泣春田,望春雨,一影随身行鹅鹅。夜枕新坟哭儿女。河北姐,乃如许。”《船山诗草》卷九。
诗里展示了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柳叶、柳皮被饥民剥光了,瘦骨嶙峋的老妇拾杨夷充饥,她的儿女都早已饿毙了。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饥民的苦难,愤怒谴责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寄寓了诗人对她们的遭遇的同情。老妇的命运正是广大贫苦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缩影。此诗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百姓的悲惨生存状态。
在《宝鸡县题壁十八首》、《乡愁五首》等组诗中,张问陶对如火如茶的白莲教起义军流露出深切同情,字里行间中,人们都能感受到他那充满人道的赤子之心。著名的《宝鸡县题壁十八首》,忧愤之情,溢于言表。钱泳在《履园谈诗》称之为“长歌当哭,俱不可不读”。潘焕龙《卧园诗话》亦称“《宝鸡县题壁十八首》,沉痛之极……悲歌感慨,直欲击碎唾壶”。 诗人在诗中哀叹人民的不幸,愤慨世道的不平,流露出对人民起义的理解与同情,被当时人评为“欲歌欲泣,情见于辞,以为太白少陵复出也”。如:
“荒驿寒路匆匆过,焦土连云万骨枯”(其二)
“烽烟未扫偏流毒,万鬼含冤指阵云”(其六)
“天如有意屠边徼,我忍无情哭故乡“(其十八)
此诗真实反映了诗人对黎民惨遭战火、生灵涂炭的痛心,体现了诗人对人民反抗的同情和理解,表达了他对统治者镇压的不满。这些诗从全景式的角度描写了乱世中苍生之苦难。
此外,在张问陶的诗歌中,人物形象众多。不仅有上层人物,还有许多的下层人民,如老妇,采桑女,佃农,老兵,秀才、倡优等等,这些下层人物都在他的诗里留下了剪影,作者都给予了一定的同情。
(二)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情怀
张船山的许多诗歌都真实反映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忠孝之节,兄弟之情,朋友之谊见诸篇什,有目共睹。”(崔旭《念经堂诗话》)。他的整部《船山诗草》充满了故园情、山水情、夫妇情、朋友情、主仆情。因此宋湘称他“人有江河万古情”, 洪亮吉称他“造物赋尔偏多情”。
张船山的很多诗歌抒写了个人的哀怨苦闷、离情别愁、思乡恋亲,出仕与隐居的矛盾以及纵酒放歌、怀才不遇的情怀是诗人情感的主旋律,诗风豪放疏狂,才子气和浪漫气很浓。
他的一些政治诗反映了他对清室封建官场的厌倦和失意。张船山生性猖介,不愿媚世苟合。他做官无术,又遭到别人暗中排挤和攻击,最终使他最终愤而辞官。他在官场上的失意也反映在他的诗歌里。如: “如此闲官尽无事”《代答毕秋帆先生并上近诗一卷》, “薄宦浮沉难进退”《七月十九日得家书》。作为诗人,他还常常将这种孤愤之情寄托在雄奇劲健的审美意象之中,如“松拾擎白鹭,风格最翩然。爱汝仍孤立,相看已十年。”中的“白鹭”。
张问陶也有很多抒写伉俪情的诗。在现实生活中,张问陶对妻子感情深笃,比较专一。因此,其诗歌中有很多表现了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如《外姑杜恭人将赴广州,以亡妇周孺人脂箱粉笺及殇女阿梅衣衫弄物贻余,灯下不寐,凄然有作》五首等表达了其对发妻周氏的思念之情。张问陶与其继室林韵征的感情也很深。他长年外出,非常思念家中娇妻,写下《嘉陵江上立春寄内》、《忆内》等十余首诗作抒发感情。
张问陶之有情还在于对朋友之间的感情亦甚重视,并在诗中予以表现。与张问陶最为莫逆的人就是洪亮吉。《船山诗草》中与洪氏相关的诗作甚多,如《题同年洪稚存〈卷施阁诗〉》、《华阴客夜读〈卷施阁诗文〉怀稚存》、《怀稚存》、《寿稚存》等,多达二十余题。当洪氏流放伊犁后,张问陶充满义愤的写下了《怀稚存》,表达了对好友忠而被谤的不幸的深切同情,更为之抱不平,对当权者的是非不分进行了谴责。
三、张船山在清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张船山在清代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著名诗人袁枚1716-1797在《答张船山太史书》中云:“诗人洪稚存太史,旷代逸才,目无余子,而屡次来信颂执事之才为长安第一”,“以执事倚天拔地之才,肯如此抽谦,亦是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其友洪亮吉1746-1809 认为:船山可以和李白、苏轼并美,乾嘉诗坛所有诗人无人能及。
船山之诗,对当时诗坛和后世影响深远。人们竟相师法船山,以他为宗。船山之兄张亥白就明显受到他的影响。他对同乡诗人的影响也很大。较之船山略早的另一位诗人李调元,其诗歌直抒性灵、幽默风趣的一面明显与船山有相似之处。作为同时的先辈著名诗人,船山对稍后的龚自珍等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晚清近代的蜀中诗人象刘光第,赵熙诗,林思进等人均不同程度受到船山的影响。近代巴蜀诗坛诗人辈出的局面,船山确有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