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蘭賦
唐·楊炯
惟幽蘭之芳草,稟天地之純精;抱青莖之奇色,挺龍虎之嘉名。不起林而獨秀,必固本而叢生。爾乃豐茸十步,綿連九畹。莖受露而將低,香從風而自遠。當此之時,叢蘭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楚襄王蘭台之宮,零落無叢;漢武帝猗蘭之殿,荒涼幾變。聞昔日之芳菲,恨今人之不見。
至若桃花水上,佩蘭若而續魂。竹箭山陰,坐蘭亭而開宴。江南則蘭澤爲洲,東海則蘭陵爲縣。隰有蘭兮,蘭有枝;贈遠別兮,交新知。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及夫東山月出,西軒日晚,受燕女於春閨,降陳王於秋阪。乃有林塘坐曛,鶴琴未罷,龍劍將分。蘭釭燭耀,蘭麝氛氳。舞袖迥雪,歌聲遏雲,度清夜之未艾,酌蘭英以奉君。
若夫靈均放逐,離群散侶;亂鄢郢之南都,下瀟湘之北渚。步遲遲而適越,心鬱鬱而懷楚。徒眷戀于君王,斂精神於帝女。汀洲兮極目,芳菲兮襲予。思公子兮不言,結芳蘭兮延佇。
借如君章有德,通神感靈。懸車舊館,請老山庭。白露下而鶴警,秋風高而虯縈。登階除而下望,見秋蘭之青青。
重曰若有人兮山之阿,紉秋蘭兮歲月多。思握之兮猶未得,空佩之兮欲如何?抽琴命操,爲幽蘭之歌。歌曰:幽蘭生矣,於彼朝陽。含雨露之津潤,吸日月之休光。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憂兮,樹萱草於北堂。雖處幽林與窮穀,不以無人而不芳。
趙元淑聞而歎曰:昔聞蘭葉據龍圖,複道蘭林引鳳雛。鴻歸鶯去紫莖歇,露往霜來綠葉枯。悲秋風之一敗,與蒿草而爲芻。
作者簡傳 楊炯(公元六五零年至公元六九二年),華陰縣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唐高宗顯慶六年(公元六六一年),年僅十一歲的楊炯被舉爲神童,上元三年(公元六七六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武後垂拱元年(公元六八五年),降官爲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公元六九零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公元六九二年)秋後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死于任所。因此後人稱他爲楊盈川。楊炯恃才傲物,他聽說自己爲四傑之一後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楊炯擅長寫邊塞詩,氣勢軒昂,風格豪放。明胡應麟《詩藪·內編》謂“盈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爲正始。”張說曰:“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