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赏析- 141 石州慢·薄雨收寒 作者/贺铸〔宋代〕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译文 薄雨收敛寒气斜阳拨开天晴,天地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十里长亭路边的柳树已嫩黄,不知何人倚马折柳以送行?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映带着远天几点归来的鸿雁,广阔的荒塞上春雪完全消融。还记得出关时也是这样情景。 出发前在画楼饯行时,你流着泪为我唱哀怨的歌声,没有想到竟然这样轻易离别。回首往事已经一年音信全无,你要知道我心里有多少新愁?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又如同远隔天涯一样憔悴,两地苦苦相思空对风清月明。 注释 薄雨:小雨。龙沙:塞外沙漠之地。出关:此关指河北临城,古代为北去的关口之一。恰如:恰恰是。芳酒:美酒。红泪:此处指和着胭脂的泪水。经年:经历很多岁月,形容时间很长。杳杳:形容遥远。音尘:音信,消息。方寸:喻心。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唐、宋诗词中多用以喻愁思纠结。厌厌:通“恹恹”,忧愁苦闷的样子。风月:风和月,泛指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伤别怀人之作。作品在内容上虽无新意,但在炼字上向为世人称道。 上片写关外的初春景色。起两句写由雨而睛:初春天气阴冷,细雨绵绵,午后云开雾散 ,雨止天睛。“弄睛”二字写出了雨后斜阳照射下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春意空阔”便是这种景象的概括。接着就由近而远地渲染,近处写得具体、细致——柳色才黄,远客折枝;远景则阔大、苍茫——烟横水际,几点归鸿,风消沙雪。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贺铸是善于炼字的,“薄雨”与“斜照”对比鲜明,于变化之中烘托出雨后斜阳的光彩和温暖。“烟横”几句,写得境界开阔,画面丰富,景中含情。这样“春意空阔”也就有了更形象的依托。末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句,使景语化为情语,词人羁宦飘泊的寂寞感潜蕴于景中。 过片沿着“还记”追思当年的分别。“将发”二字,写自己即将辞别登程,极其干净利落。“画楼”二句写酒楼宴别,“红泪”指佳人胭脂沾满了离别的泪水。“顿成轻别”追忆以往,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语浅情深。年年盼相见,盼音信,却是“音尘都绝”,表现出别后之思和思而不见之苦。作者先以一问引出“愁 ”字,“共有”二字又逗出了两地同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丁香两个形象都是用来形容愁心不解。这样既回答了愁之深,又表达了怜惜之意。结两句写得空灵蕴藉,既总括了回首经年,天各一方,两心相念,音信杳然,只有“玉楼明月长相忆”,也说出了关山渺邈,天涯之思,对景难排,心底总隐藏着不灭的思念和期望。 该词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一炉,写得委婉曲折,意味深长。 创作背景 贺爱一美女,离别日久,美女寄一诗传情,贺铸得诗,感而作此词。于出监赵州临城酒税时。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