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赏析- 131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作者/孟浩然〔唐代〕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译文 我高卧林中揭帐欣赏山中自然美景,正为春去而生愁, 忽然梅道士派人送来书信,邀我去他那里赴宴。 房里炼丹炉刚刚点起火,屋外桃花正灼灼盛开。 如果说饮此酒能永葆青春,那我一定一醉方休。 注释 梅道士:孟之隐居近邻。林卧:林下高卧,指隐居。搴:撩起。物华:自然风光。青鸟:据《汉武故事》载,西王母欲见汉武帝,先有青鸟飞来,后以青鸟比喻使者。此指梅道士派人来请诗人赴宴。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名。金灶:指道家炼丹的丹炉。仙桃:《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曾以玉盘承仙桃送汉武帝。此借指梅道士家的桃树。童颜:像儿童一样的容颜。驻:保持。流霞:仙酒名。此借指梅道士宴上的酒。 创作背景 孟隐居襄阳时,在一个清明日,作者赴梅道士山房宴饮,有感而作此诗。 简析 此诗写梅道士邀饮过程,吟咏道士山房中的景物,流露出隐逸情趣,反映了作者失意之余的离俗之感。诗前半部分写作者在赏玩春景时,忽然被邀到梅道士家;后半部分热情赞叹梅道士的生涯。全诗巧妙运用了与道士有关的术语及典故,涉笔成趣,幽默明快,自然天成。 首联,描写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与自然界的每一变化息息相通,恬淡而自然的情怀。“愁春尽”为下文的祈求长生做好铺垫。 颔联,道士派使者来相邀赴宴,诗人喜出望外,愁怀顿释。这两句点题,诗人的感情也由愁转喜,表现出他与梅道士之间的深厚情谊。 颈联,转入正题,但并没有对宴饮的具体场面多作描写,而着意于描绘梅道士居处的环境,景色幽美,仙气弥漫,使人流连忘返。 尾联,点题中之“宴”字,宾主二人饮得十分欢畅,不时举杯祝酒,共同祝愿彼此青春常在,健康长寿。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又很切合道家中人祈求长生的愿望。在梅道士家所经历的一切都笼罩着一股仙气,所以诗人浮想联翩,希望借流霞美酒一醉,与仙家同班,永葆青春,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诗人以隐士身份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仙道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