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赏析- 125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唐代〕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就在弯曲的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茫茫。 思乡眼泪在异乡流尽,遥看那天边归帆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 木落:树叶落。雁南度:大雁南飞。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津,渡口。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鉴赏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心理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首联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的事物,点名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处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颔联写情。“襄水”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故“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楚云端”既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表现出仰望之情,还透露出思乡的情绪。 颈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尾联的“迷津欲有问”,是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双方是隐居和从政的冲突。如今孟浩然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境况颇与孔子相似,瞻念前途渺茫,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