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2

《唐诗三百首》赏析- 124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765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23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三百首》赏析- 124
留别王侍御维
作者/孟浩然〔唐代〕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注释
  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空自:独自。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违:分离。当路:当权者。假:提携。扉:门扇。
  鉴赏
  这是孟浩然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了因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首句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次句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欲”“惜”,充分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颈联写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赏识自己只有王维。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尾联表明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创作背景
  此诗是孟浩然应试失意后所作。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于是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友分别,就写下了这首诗。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765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765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彦儒 发表于 2022-12-23 06:35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4 2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