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赏析- 121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唐代〕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译文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日光下浮萍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注释 和: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常州市。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物候:指自然界气象和季节变化。淑气:和暖的天气。绿苹(pín):浮萍。古调:指陆丞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鉴赏 这是一首和诗。全诗因物兴感,写自己宦游他乡,辜负春光,不能归家的伤痛之情。从通篇来看,作者用的是即景舒情的常格,但开头却不落俗套,偏不从自然景物起笔,而是从自身写起。 首句“独有宦游人”突出了诗人作为一个异乡游子与本地欣赏春光者迥然不同,为下文伤春蓄足了势头。次句“偏惊物候新”,高度概括,涵盖全篇,堪称“诗眼”。其中“偏”字呼应首句的“独”字,“惊”字感情色彩更浓,显得生辣而警醒。“偏”“惊”合用,点明了多情的诗人对自然景物特有的敏感。诗的主旨,正是抒发这伤心人独特的“惊”春之情。再看“物”字衍出下文的“云霞”“梅柳”“黄鸟”“绿苹”,“候”字关合下文的“海曙”“江春”“淑气”“晴光”等等。而一“新”字则扣住诗题的“早”字,使得诗歌因物兴感的中心内容更加鲜明动人。真是脉络井井,关锁紧密,字字千金。 诗中两联,淋漓尽致地铺写“物候”的“新”。这是两组辞藻清丽、声调谐畅、境界华美的对仗。颔联,推行诗题之“望”,写诗人远眺所见,在海阔天空的宏大背景中描画出江南早春瑰丽迷人的风物。这里没一个带色的字,然由红霞、红梅、红日和碧海、蓝天、绿柳、清江织成五彩缤纷的景色却跃然纸上。颈联,从南朝江淹“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句变化而来。前一联写“望”中远景,这一联写“游”时所见,处处关合题目,针线十分绵密。 尾联正面道出自己伤春思归的本意,并以闻“歌古调”应合题面,点明和诗之旨。这两句说,陆丞的诗好象使作者忽然听到了古人的歌曲,不觉勾起了回乡的念头以至泪下沾巾了。“忽”字作转折,将上文的明媚与欢跃之景一下子打入伤感凄怆的气氛中,达到了抒发伤春之情的目的。这一顿挫,与篇首的“惊”字遥相呼应,见出婉曲跌宕之妙。 创作背景 在江阴任职时,杜与陆某同游唱和,陆原《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之和作。 作者简介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