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1

《宋词三百首》赏析- 117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765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9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词三百首》赏析- 117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李之仪〔宋代〕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总见不到你,却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相思情意。
  注释
  已:完结。休:停止。定:此处为衬字。思:想念,思念
  赏析
  这是一首深得民歌神情风味之名篇。
  开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情之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接两句: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字面意思虽浅直,但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共饮”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换头两句仍紧扣长江水,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结拍两句: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久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创作背景
  北宋崇宁二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她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心中的痛处,李对杨姝一见倾心,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是年秋,李携杨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作者简介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今沧州庆云县人。仕途曲折,多遭不幸,晚年卜居当涂。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765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9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4 1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