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赏析- 112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唐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大江衮衮东流,月影随波涌动。 我哪里是因文章而出名呢,年老多病也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首联写江夜近景,刻画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颔联写远景,雄浑阔大。“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渲染出江流的气势,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颈联正话反说,抒发休官的忧愤。诗人的名声因文章而显赫,告病辞官,皆是由于远大的政治抱负常常因被排挤而不能施展。而诗意却说: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文章好呢?做官倒因年老多病而告退。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 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诗人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乃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全诗前二联点明“旅夜”,后二联紧扣“书怀”,景中有情,融情于景,内容深刻,格调清丽,结构谨严,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