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赏析- 105 北青萝 作者/李商隐〔唐代〕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 黄昏才见到他在茅屋中独自敲磬诵经;诵完经后闲适的靠着一枝青藤与我交谈。 我想大千世界俱是微尘,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注释 北青萝:山名,在王屋山中。崦(yān): 山名,在甘肃。初夜:黄昏。宁:为什么。 鉴赏 这是一首访僧之作。诗人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领悟到了“大千世界,全在微尘”的佛家境界。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首联写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颔联写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时当深秋,满山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走了几重。山路入云,已见其高。“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此联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妙笔。 颈联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初夜”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独”与次句的“孤”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对交谈的情状仅用“闲倚一枝藤”五个字概括,却内蕴丰富。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尾联写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诗人领悟了这个道理,表示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众心净虑,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