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赏析- 100 卖花声·题岳阳楼 作者/张舜民〔宋代〕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译文 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令人悲伤的《阳关》曲。 醉酒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注释 卖花声:词牌名。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阳关:指《阳关曲》。危:高。长安:此指汴京。 赏析 该词是作者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此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起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转笔写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他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故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十分”写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四、五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了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第三句“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结两句笔锋一转,从白居易“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句化用而来。这里化用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作者简介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今陕西彬州人。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官累迁。为人刚直敢言,曾因元佑党争事,牵连治罪。南宋绍兴年间,追赠宝文阁直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