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陵渡 作者/张祜(hù)〔唐代〕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译文 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洲。 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鉴赏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诗人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涂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次句用一“可”字,轻灵妥贴。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第三句是说,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末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彻夜未眠的信息。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落潮的夜江漫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那“两三星火”的地方“是瓜州”。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村,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