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满学步 于 2022-7-17 10:02 编辑
【摘要】探究当代汉语诗歌的音乐美,离开了汉语音韵和声调的运用,是不合适或者说是不够的。这也是为什么部分格律体新诗,仍然存在音乐美不强的原因。自由体新诗在自由特色下,应注意保障诗歌的基本音乐美。以句中“遇三协调”保障诗歌的横向基本音乐美,以“句尾三调不同接”保障诗歌的纵向基本音乐美。在此基础上审横核纵,充分发挥作者能动性,提高诗章音乐美。 【关键词】宽格 审横 核纵 声调 保障 基本 音乐美
审横核纵保障新诗的基本音乐美 ——兼谈《宽格》在新诗的运用
于满学步
文章开头,先明确将要涉及的几个概念。 什么是诗歌的横向(纵向)音乐美? 按造现代排版方式,一般采用横排方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左右为横向,前后(上下)为纵向。一般的情况下,诗歌是要分行表述的,通常是一个分句排版为一行。一首诗歌,是由若干个分句组成的。呈现给读者的大多是具有横纵结构的“长方形豆腐块”,这里借用横纵的形象概念。本文诗歌的横向音乐美,指的是诗句(分句)的音乐美。本文诗歌纵向音乐美,指的是诗句(分句)间勾连形成的音乐美。横向和纵向音乐美,组合为诗章(整首诗)的音乐美。 例如“宽七绝”,横向音乐美由七字组成的分句体现,纵向音乐美由四个分句的勾连关系组成。又如“十四行”诗,横向音乐美由每行的分句体现,纵向音乐美由十四行的分句的勾连关系组成。 在《一种诗(词)“宽格”的探索(修改稿)》(简称《宽格》)(1)一文中,重点对于《宽格》的内容、方法、理由、实质等进行了介绍,在《“遇三协调”是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诗句的一种实用方法》、(2)《从传统诗歌音乐美的发展看《宽格》的探索方向》、(3)《从元散曲的特点看遇三协调的适用性》、(4)《“遇三协调”的高适用性不是“平仄律”的作用》(5)等文章中,已经使用大量的传统诗词曲句,验证了《宽格》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本文将侧重于《宽格》对白话文新诗的运用和设想。 一、新诗的现状 从当代汉语诗歌发展的特点来看,新诗由于采用现代白话作为文体语言,更加靠近大众,贴近时代,它不愿再受旧有规则的束缚,追求新的自由与新的突破。无论是在诗歌语言上,还是在诗歌形式表现上,都显现了多重性,彰显了个性,带有“多样”和“自由”的印记。但是,在诗歌的音乐美上,比起传统诗词来说,大部分新诗却要逊色的多,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新诗的一个问题。 白话文新诗发展到现在,分化为自由体新诗与格律体新诗。相对于自由体新诗来说,绝大部分格律体新诗,在音乐美上略胜一筹。 考察格律体新诗,大部分都是从语意、语法、词组、语境等因素去考虑顿歇、音步、节奏的。不可否认顿歇、音步、节奏等的作用可以形成一定的音乐美。但是音乐美,更重要的必须落实在声音上。“声音做为感叹、痛苦的呼号,叹息和喜笑,原来就已是心灵状态和情感的最生动的直接表现。”(黑格尔:《美学.音乐》)。(6)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意象的塑造,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7)探究汉语诗歌的音乐美,离开了汉语音韵和声调的运用,显然是不合适或者说是不够的。这也是为什么部分格律体新诗,仍然存在音乐美不强的原因。 自由体新诗不为格律形式所囿,还诗人创作的最大自由,这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太过自由容易泥沙俱下,泛滥成灾。由于自由体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很容易滑向非诗化倾向。很多的自由体新诗,缺乏诗歌的音乐美,不乏聱牙诘屈的诗行,读起来难以琅琅上口,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尽管其中也有好诗歌,但终究会被淹没于大海之中。 其实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何在较大自由的特色下,也能保障诗歌基本音乐美,这也是自由体新诗要着力研讨的课题。 《宽格》的探索,也是往这方面的一种尝试。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