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16

[佳作转载] 梁宋文化的特质及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复制链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6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2-7-6 14:50 编辑

梁宋文化的特质及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摘要〕梁宋文化具备富丽、任侠、狂放的特质,有一种阔大殷盛的气象;梁园彬彬之盛的流风深为唐代士子钦慕;杜甫的部分诗歌创作具有某种狂放之美,与其所受到的梁宋文化影响有某种潜隐的关系。
    〔关键词〕梁宋  漫游 狂放
    “梁宋”是唐代士子常选的漫游地之一。从长安经洛阳到汴州一线是唐代时期全国的一级漫游地,“梁宋”正属于这条线的东端。学界对杜甫与高适、李白诸人“梁宋游”的本事考辨已经较多,如孙钦善、耿元瑞、王增文等先生的研究,基本澄清了相关事实。刘德杰还总结了梁园文化特征。但梁宋文化的特征及梁宋游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却鲜有人论。
    从地理区划看,“梁宋”指宋州,即今商丘,不含汴州。唐人常用“古大梁”指今开封。杜甫诸人的“梁宋游”实指宋州之游。本文所言“梁宋”也是在唐人的概念基础上来说的。“梁宋”的核心地区今商丘,周曰宋国,汉为梁国,又称睢阳,东晋改为梁郡,隋称宋州,旋复称梁郡。
    梁宋地区至西汉始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系统。司马迁联系地方文化分析经济区域时已将“梁宋”单独拈出。梁宋文化中有先王创业垂统的遗风,尤其梁孝王延揽枚乘等文士,形成梁园文学彬彬之盛的局面,殊为后世士子钦慕。杜甫的“梁宋之游”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梁宋文化的特质
    梁国自汉高祖五年始建至刘武徙封梁王之前,30年间更历三姓四王;至刘武徙封梁王,其家族封王者九代十三王。《水经注·获水》记载:“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斩山作郭,穿石为藏……山上有梁孝王祠。”梁宋文化渐成系统,也主要是在梁孝王时期。其主要特质如下:
    (一)名都大邑的雄壮富丽
    杜甫云:“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遣怀》)。“梁宋”曾为梁孝王刘武的封国,都会雄壮,人物殷盛。司马迁云:“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史记·梁孝王世家》)至梁平王襄时,“削梁八城”,尚余十城,足见梁国之大。今从梁孝王陵墓群发掘出大量随葬物品,西汉梁国王陵群已确证的12座,分布于除芒山主峰以外的各山头,为大型崖墓。梁孝王墓位于保安山南麓,从中出土鎏金铜车马饰件、兵器、玉器、绢等2000余件,其中以铜质物品为多。足见梁国何等豪奢。
    梁尤以富庶闻名。《水经注·睢水》载:“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为梁王,太后之爱子、景帝宠弟也。是以警卫貂侍,饰同天子,藏珍积宝,多拟京师。”“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观、台苑、屏榭,势并皇居。”梁孝王刘武亲贵无极,为文帝次子,与景帝同母。又在抗击吴楚齐赵七国之乱时立下大功,守卫睢阳,吴楚不能越睢阳而西,并由此获得大量赏赐和特权,积累了巨额财富。杜甫也描写了“梁宋”的繁华富庶:“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遣怀》)可见,大都会涵育出了阔大、壮美、繁荣的地域文化。
    “梁宋”不但是大都会,而且还具备重要的战略位置,唐代时期是遮蔽江淮的军事要隘。“安史之乱”中,张巡守睢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资治通鉴》载张巡、许远谋曰:“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张巡守卫睢阳,使得“安史乱军”不能“搏食东南”,“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
    (二)延揽贤士的幕府风习
    西汉时期纵横家的流风仍然扇播遐迩。司马迁叙七国之乱云:“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史记·韩长孺列传》),还用描写战国纵横家的话语。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桀”,类同战国养士,当时“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史记·梁孝王世家》),有些士人如公孙诡,还携有奇邪之术。战国时期士人售卖其说,唐代士人售卖其人。《水经注·睢水》言梁孝王“招延豪杰”,“士咸归之,长卿之徒,免官来游。”战国和唐代两个时期的士子均不尚谦卑,他们都持开放性的心态,注重个人表现,有纵横家之风。在士人眼中,梁孝王的功烈、富有、高贵,得天子隆礼亲爱,这些都令士子艳羡,代表了个体自尊和价值实现的极限。梁孝王所养策士后来在助其脱祸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总的来说,梁孝王虽然“负爱矜功”,但“籓屏京师”,“能拒吴楚”,这些品格使得梁孝王成了后代士子能够接受乃至追慕的对象。
    唐代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人尝开府建节,士人入幕成风。杜甫曾投诗赠哥舒翰,其诗云:“新兼节制通”,又云“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谓幕府英才济济;“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恰如仇兆鳌注言:“欲参翰军谋也”。杜甫的入幕动机虽然主要受当时入幕之风的影响,但梁孝王事迹对其也起到了某种强化作用。
    (三)任侠重义的地域民风
    梁宋之地任侠尚武,讲究忠义。“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遣怀》)正是梁宋地区任侠文化的写照。睢阳还出产一种强弓。《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杜甫、高适和李白诸人当年饮酒放狂,还曾在孟诸泽射猎。据《史记·夏本纪》索隐所载:“孟豬泽在梁国睢阳县东北。”可以说,任侠重义的文化气质影响了士子们行侠仗义和尚武建功的文化性格。杜甫诸人部分诗作气势狂放,笔势纵横,与这种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
    二、梁宋文化对杜甫诗歌的影响
    梁宋文化中有先王创业垂统的遗风。《史记·货殖列传》云:“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高适、杜甫二人诗作正有风格重厚的特征。这种特质的形成虽自有渊源,但与梁宋文化的濡染不无关系。浦起龙就说“梁宋”的“雄姿侠气”对杜甫创作有“助发”作用。总体来看,梁园文学彬彬之盛的历史、梁宋文化中的纵横家流风,乃至大邑“雄姿”、宋中“侠气”,均对杜甫的诗歌创作有某种感发、扇播作用。
   (一)梁宋地区的创业遗风对杜甫建功精神的感发
    从前引司马迁《货殖列传》来看,梁宋文化中包含着先王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君子务实躬行的遗风。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以杜甫、高适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个体的发展动机是其主导需求。这种心理动机在杜甫的诗歌中一以贯之。杜甫思想的形成源头是多方面的,但中原文化的塑造、梁宋文化的激发,对其艰苦自励的创业精神的形成也起到了某种作用。
    “梁宋”是士子们凭吊怀古、激发意气的地方。这里历史遗迹丰富,英雄流风,扇播久远。杜甫“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他高歌:“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昔游》),“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遣怀》)。杜甫诸人登临怀古,以英雄志气相互感发激励。汉高祖刘邦曾隐于芒砀,芒在沛国,砀属梁国。《史记·梁孝王世家》索隐引《述征记》曰:“砀有梁孝王之冢。”《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谓西汉梁国王陵集中分布于芒砀山,梁国八代九王分葬于不同的山头,梁孝王墓在保安山南山头。杜甫、高适等人寻访英雄旧迹,追慕自励,“芒砀云一去,雁骛空相呼”(《遣怀》)。在这些有志之士眼中,梁宋之地不仅仅是释放愤懑的地方,同时也是激扬励志的演兵场。
    杜甫反映“梁宋游”的《昔游》《壮游》等作,均表达了追求志业的思想。二诗写于大历元年夔州秋,将动乱的反思熔铸进昔游的追忆中,两作血脉贯通,有似联章,实为姊妹篇。《昔游》诗以反思祸因为主旨,归结于摒奸用贤。该诗所写“梁宋游”仅为触媒,而且这一触媒真正点燃的内容不在《昔游》,而在《壮游》透出。若单独看《昔游》,诗中所提“梁宋游”与反思动乱的主旨有背离,“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怀”的“故人怀”也无着落;若合二章并参,《昔游》作社会反思,《壮游》才真正写了诗人与高、李梁宋游的内涵,而且将“梁宋游”放在漫游的整个链条中来写。漫游之盛壮,关键在讴歌江山、指点人物、追慕英雄,“壮”体现在“壮岁”之“壮志”。诗题表达诗旨显豁,仇兆鳌以为“壮游”有误,当作“昔游”,实未抓住两诗肯綮。可以说,杜甫追慕梁园遗风,真正倾心的是其君臣相得、了无猜阻的默契。《水经注·睢水》卷二十四:“梁王与鄒、枚、司马相如之徒,极游于其上。”梁王君臣同气相应,同游同乐,这是杜甫等人梦寐以求的胜事。
    (二)梁宋文化对杜诗狂放激荡之美的影响
    杜诗在其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下,还有一种狂放飞扬之美,甚或体现出某种怪伟之气。这部分作品实开中唐韩孟诗派之先声。从情感的撼人心魄、激荡顿挫、外张飞扬,到辞义的端直骨立、劲挺,杜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风骨”的典型。杜诗展示出中国诗歌中罕见的激情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也绝非一次梁宋游就能形成。但杜甫久居中原,对梁宋文化濡染甚深,梁宋文化中阔大、雄壮、殷盛的因子对其诗歌风格有着一定的影响。
    杜甫部分诗作有着一种狂放飞扬之美。唐代士人以“狂”为美,是对中国诗歌囿于温柔敦厚的中庸美学规范的一种突破。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杜甫云:“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饮中八仙歌》),诗中“极摹贺公狂态”“极状其醉态”。杜甫的飞扬不同于李白的喷发殆尽,而是如同巨鲸吐水,在沉郁雄劲中间歇喷发。“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赠高式颜》);“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拈出了老杜“惊人语”:《寄岑参》诗云“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夜听许十诵诗》云“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不少作品颇具豪放之致。仇兆鳌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备极排荡顿挫之妙”,又谓《宾至》“豪放中有殷勤气象”,称《狂夫》为“笑傲之词”。老杜自己也屡次自道狂放个性,曰“疏放”,曰“自笑狂夫老更狂”(《狂夫》)。杜甫诗歌抒写英雄气概,蔑弃世俗,不图势利,自负狂放;风格上既不“沉郁”,也不“顿挫”,而是尽情宣泄,有着强烈的气势。如:“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今夕行》)有着纵横家的奇气。
    杜甫这种飞扬情绪常借助“沧溟”意象进行渲染。“沧溟恨衰谢,朱绂负平生。”(《独坐》)“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客居》)“沧溟”意象气势壮阔,充满了骨力美。杜甫还常用“溟涨”作为一种美的范型,来品评他人创作。言“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用“溟涨”写张旭草书的浩瀚之美。又曰:“篆刻扬雄流,溟涨本末浅”(《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赵次公谓苏源明之文“波澜浩汗,虽溟海之涨,其本末比之犹浅”。杜甫的诗歌本身也充满了波澜浩瀚之美。如:“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暂如临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诗中所写激波生浪,日光映山,笔势雄健,劲力外张,有一种壮大之美。杜甫尝论庾信“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颇似自道诗法。其诗“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戏为六绝句》)力大思雄,有着一种笔力乖张之美。
    从审美情感上看,杜甫的部分诗作有“慷慨激烈”的特色。《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云:“叹息肠内热”,“浩歌弥激烈”。其中写到群水西来,汹涌咆哮,乱流如注,天柱为之倾折。《杜臆》云:“天柱折,乃隐语,忧国家将覆也。”杜甫诗中多有隐示恶兆凶灾的意象。家难国危,忧端如山:“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王世贞以为老杜歌行读之令人“歔欷欲绝”。仇兆鳌指明他人篇终力竭,独老杜篇终气势“混茫”,“滔滔滚滚,意思不穷”。卢德水云:“《赴奉先》及《北征》,肝肠如火,涕泪横流。”黄徹云此诗“悲愁激切”。杜诗审美情感的强度、烈度都很高,远非“沉郁”所能掩覆。
    杜甫的部分诗歌具有奇崛怪伟之美。刘勰论“新奇”曰“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老杜性褊,刘勰认为性褊者“言壮而情骇”。范梈主张七古应“险怪”“雄峻”,切忌“庸俗软腐”;应有奇气。他认为“备此法者唯李、杜也”。范梈论七古篇法安排,应“突兀万仞”而不用“过句”,“陡顿便说他事”。他指出“杜诗大多如此”。杜甫持有“奇伟”的诗学观,喜欢追求“感天地惊鬼神”的艺术效果。要达到“惊鬼神”的效果就必须摆落常规,出奇制胜。他屡屡道破这种信条。自言:“律中鬼神惊”(《敬赠郑谏议十韵》);“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语要惊人,必须“片言居要”,以求“警策”;只有“警策”才能“竦动世人”。杜甫也每每为自己的诗句“竦动世人”而自负。恰如其《莫相疑行》所言:“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胡应麟以为老杜排律“雄伟神奇”,“时有险朴”。王世贞亦谓老杜诗歌“奇正开阖”,有“奇”的一面。一般认为,绝句的节奏在顺肆。杨载谓绝句之法在“婉曲回环”,主张句绝而意脉连属,要能反正相接,顺逆相应,开合相关,平直叙起,从容承之,变化宛转。胡应麟亦云五七言绝句“意当含蓄,语务春容”。但杜甫“风格矫然”,“用事奇崛朴健”,“律多险拗”。王世贞以为杜甫在五言上“以奇拔沉雄为贵”。杜甫的《渼陂行》写得“乍阴乍阳”,卢德水也感觉到“变眩百怪”。老杜部分诗作不圆顺,有棱角,董养性所谓“词气磊落”“英锋俊采”。如其:“青荧芙蓉剑,犀兕岂独剸”,“不要悬黄金,胡为投乳贙”(《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仇兆鳌云:“锋利如宝剑,虽犀兕亦可剸截。”朱注:“美其文之锋颖独出。”可以说,杜甫的这些作品已开韩愈诗歌之风。
    杜诗狂放激荡的一面,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梁宋文化的气势盛丽与杜诗的气象峥嵘、梁宋文化的雄壮阔大与杜诗的健笔凌云等,梁宋文化的特质与杜诗的风格之间确乎存在一定的关联影响。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宋”的核心地区今商丘,周曰宋国,汉为梁国,又称睢阳,东晋改为梁郡,隋称宋州,旋复称梁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宋文化中有先王创业垂统的遗风,尤其梁孝王延揽枚乘等文士,形成梁园文学彬彬之盛的局面,殊为后世士子钦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宋”不但是大都会,而且还具备重要的战略位置,唐代时期是遮蔽江淮的军事要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孝王虽然“负爱矜功”,但“籓屏京师”,“能拒吴楚”,这些品格使得梁孝王成了后代士子能够接受乃至追慕的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入幕动机虽然主要受当时入幕之风的影响,但梁孝王事迹对其也起到了某种强化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侠重义的文化气质影响了士子们行侠仗义和尚武建功的文化性格。杜甫诸人部分诗作气势狂放,笔势纵横,与这种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园文学彬彬之盛的历史、梁宋文化中的纵横家流风,乃至大邑“雄姿”、宋中“侠气”,均对杜甫的诗歌创作有某种感发、扇播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思想的形成源头是多方面的,但中原文化的塑造、梁宋文化的激发,对其艰苦自励的创业精神的形成也起到了某种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宋”是士子们凭吊怀古、激发意气的地方。这里历史遗迹丰富,英雄流风,扇播久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7 2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