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70|回复: 53

[百家争鸣] 中国现代《新韵说》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发表于 2021-12-1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22-2-25 16:50 编辑

中国现代《新韵说》



重阳JM/编著



  诗是用韵律表达情意的文字。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新韵”,就是“普通话韵”。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
新韵”亦称“中华新韵”,“中华普韵”。“中华通韵”,“新华新韵”等。以普通话为准,统称“新韵”。
新韵诗”, 就是用“新韵”写的诗。采用“新韵”的传统诗词与现代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就是“新韵诗体”。因此,“新韵”,既指“诗韵”又指“诗体”.
“新韵”诗韵,是平水韵等旧诗韵演化至今的结果,平水韵等旧诗韵是新韵的前身.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辩证地发展观。旧韵中的绝大多数韵字都被编入新韵谱中,已演变成了新韵字。
   “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四声,形随意合”,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新韵谱”,就是“普通话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 “新韵谱”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部);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汉字。
十六韵部为:
a  o  e i  u  ü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  er
“新韵简谱”,选取以《新华字典》为准的常用简化汉字编制。

( 欲知详情,网络搜索 重阳著《新韵说》(全文)即可)。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词句自由,形随意合”,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10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21-12-16 11:07 编辑

简说新韵



诗是用韵律表达情意的文体。
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新韵,就是普通话韵。
新韵诗,就是中国现代新韵诗。
新韵体,就是中国现代新诗体。
采用新韵的诗词,就是新韵诗词。
新韵诗词,自然四声,不拘平仄。
新韵诗词,词句自由,形随意合。
新韵诗词,承古启今,改革创新。
新韵自由诗就是新韵新体诗。
新韵新体诗是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
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
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欢呼新韵时代到来!
(重阳J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22-2-25 16:53 编辑

中国现代《新韵说》


1/23... (见前文)


2/23  从改诗谈起



    某诗友和重阳一诗中,“又欣热浪流文苑”句,原为“又欣热浪流艺苑”,因“艺”字不合平仄而改为“文”字,从字义上讲,无可厚非,但因“艺苑”是“艺苑报”名称,改为“文苑”则不妥。后又改为“又欣热浪动深源”,原意全非了。
    另有重阳和某诗友一词中,“歌随晨露生”句,原为“歌随晨霞生”,因“霞”字不合平仄而改为“露”字。其实,就意境而言,“露”远不如“霞”壮丽多彩。凡此例者多多矣!足见因固守平仄而因声害意之弊。
    “声韵”本是汉语文字的根本属性,独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和声对韵,自然巧成,本应如此的。格律不是规律,平仄更不是规律。它只是某种规律的体现而不是规律的本身。“格律”是后人对前人诗词创作方法上的归纳与总结,正所谓人为的固守僵式;俗成“格律”,失去了声韵规律特殊的灵活性和重要的变异性,必将成为历史的“蝉蜕”。声韵自身的规律性是永久的鲜活的,它必将突破僵式而作新的发展和变化。正如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永久的鲜活的一样,任何法律、法规都不是永久的固式。亦如书法中的“篆文”,只能作为艺术的把玩(艺术价值),而成为历史的“蝉蜕”;再如历代的“八股”,尽管使几多英才仕途腾达,抑或戴上了状元的桂冠或炫目的乌纱,但至终作为僵死的“标杆”而化为历史的“蝉蜕”;又如法定规范简化汉字后的“繁体字”,尽管还有不少人仍在长时期的固守延用(海外有待于改革),但毕竟逐渐失去其往日的辉煌而必将成为历史的“蝉蜕”。“格律”这颗金光闪闪的艺术玫宝,诚然一万年也不会倒(艺术不灭,可以流传),但相对于继承了“格律”的精华而又吸收了新鲜血液的“新韵”而言,不也是一颗相应的美丽的“蝉蜕”吗?作为明智的现代诗人们,还有固守它的必要吗?诗不标律,词不挂牌的“新韵”们,何不挺起腰板走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3/23  推广使用新声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格律”是格律诗词的规矩,格律诗词是中华诗词的精萃。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诗文化的唯一标志,没有任何形式可以取代之。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还要创新和发展,再造辉煌。
    众所周知,毛泽东诗词是中华诗词发展的最新高峰,是后来者学习的典范。毛泽东是最富革命精神的一代伟人,可他的诗词(已公开发表的)是严格遵守格律的(其实也有突破之处)。他把格律固守成峰,足以说明,格律是格律诗词的坚固基石,不易动摇,亦不可抛弃,只能创新和发展。(格律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产物,必须经过改革创新才能再发展,才能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如何创新和发展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中华诗词也一样是发展变化的。诗词是社会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已经有了划时代的变化(不同于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中华诗词也必将有划时代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呢?(首先说明一点:五•四以来发展壮大起来的无韵白话诗,绝对不是中华诗词的划时代的变化。此当别论,在此不谈)。
    中华诗词的主体是格律诗词,格律的基石是声韵,声韵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文字)固有的根本属性。只有这种根本属性的变化,即声韵的变化,才能引起格律的变化,才能找到格律创新的“突破口”。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根本属性,即声韵的划时代变化是什么呢?可谓有二:其一,法定使用普通话,其二,推广使用汉语拼音并标定四声。这就确立了中华诗词划时代变化的基础,即以普通话的声韵为韵,就是说,以汉语拼音的韵母为韵,以其四声化平仄。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由此而产生的新声韵,新诗体,就是中华诗词的新生儿。愿我们抚育她的成长与壮大!
    附一,十六韵部:
    i   u   ü   a   o   e   er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

    附二, 新韵谱:按普通话韵母设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按其四声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汉字。新韵简谱只编入了常用简化汉字。(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4/23 近韵合并应适当

韵母四声韵中近韵者,不能分得稀零碎,可以合并通用,但合并应适当。因为保持韵母系列的完整与各韵的独立性,有利于儿童谙悉音韵的准确与清晰。有关科学证实,婴儿时期对母音的辨别与记忆是十分敏锐而牢固的,往往是终生不忘。所以,在少儿时期进行音韵培育是非常有益的。而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不宜音韵的混淆或含糊,切记避免一东二冬,一人二恩似的混乱且糊涂!以有益其终生。甚至有人主张在少儿时期进行多种语言的同步培育。以使理解音韵的真正函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0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5/23 传统打不倒 “新诗”要改造

——自由白话诗要规范化,韵律化,即民族化,传统化——

“五•四”以来,发展壮大起来的自由白话诗,或曰自由散诗,曾一度盘据着整个诗坛,几乎将中华传统诗词挤到了绝灭的边缘。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假先锋”们,扛着“洋探索”的大旗,招摇过市,把一大批青少年诗爱者引进了一个龌龊的“怪圈”。走火入魔,甚至污秽不堪地乞食“洋垃圾”,令人厌恶的沾污着诗坛,从根本上忘记了老祖宗。丢了传统,丢了韵。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个悲哀!
    另一方面,固守格律的“旧韵”者们,对不严格律的“新韵”者们的嗤之以鼻,或加以嘲笑,使其羞于面世,以致伤害了无数的传统诗词爱好者,从而大大地阻碍了传统诗词的发展和普及。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史上的另一个悲哀!
    当务之急,一方面是加强对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扬,还要创新和改革,即“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另一方面是加速对“新诗”的积极、认真的“改造”,使其规范化,韵律化,即民族化或传统化。传统打不倒,“新诗”要改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大幸事!
   可以断言: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二十一世纪的诗坛是新韵的!新韵时代必然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6/23 传统并非唯格律

    每当提到传统诗词就很自然地想到格律诗词。因此,误认为传统唯格律。诚然,格律诗词是中华传统诗词中最规范的一种。但中华传统诗词并非唯格律诗词这一种,另外还有古风、乐府、赋、曲、民歌等等。因此说,要继承中华诗文化的传统,不唯格律也。
    我认为,继承传统精华,应包括格律诗词和其它诗体的精华。既谓精华,便非泥古不化的原样复制。事实上,我们所要继承的精华,只能是鲜活的灵魂,而决非僵死的外壳。既如是,继承下来的就决非传统的原模原样。难道不可以是各种精华的综合体吗?难道不可以想象为行数不限、字数不限,有长有短,有章有节,有联有对,有韵有律,有排句有骊语,有情歌调,有民歌风的灵活多样的综合性的新诗体吗?即形随意合,自然巧成的多姿态的新体诗。
所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继承传统,应包括各种诗体的传统,要吸取精华也应吸取外国的精华。俗话说:是好东西我们都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不拘一格天成大业,以促成诗业的繁荣与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7/23 和声对韵

    “和声对韵”,是汉语语言的原本的自然属性,本应如此的。古人讲究平仄,只是在诗词写作中,为了充分发挥声韵效果而特别注重的修辞方法而已。(格律规范化)。何故被奉为清规,宛若天条而不可触犯呢(固守僵式)!
       
   
    所谓“格律诗词”与“新诗”都万岁,实行“双轨制”。这只是中国诗史长河中的一段特殊的暂时的现象。它是由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这特殊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呢?简言之:(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对民族文化的摧残。(二)、外来文化的侵蚀,应合了人们的求解放心理,突发性地接受西文化。(三)、腐儒们的固守与“假先锋”们的“洋探索”,使中国诗坛两股势力各自分道扬镳。结果传统不倒,新诗佼佼,形成了当今的局面。试问:“双轨制” 是中国诗文化发展的长远方向吗?,实现平仄开放。“和声对韵”自然包含了平仄,但只是作为修辞方法之一的活的平仄,而不拘泥于死的平仄。即所谓“自然巧成”“新韵四声”。
“和声对韵”是中国诗传统的真正的精髓,是中国诗独立于世界诗林的唯一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7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