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巫山一段云 • 秋韵】(唐昭宗体)
文/董雪琼
岭翠轻纱袅,泉清曲径幽。
倚栏凝目览清秋,丰果缀枝头。
何处歌声婉转,田野稻香犹恋。
庭前金菊正芬芳,勿叹鬓成霜。
【简评】:
上阕看远,秋光正好。翠岭、曲径、秋色、硕果。下片有感,秋香悦性,正是一种成熟之美。但结句稍有突兀,如果从天气上、自然规律上看,则是月满亏之。秋之后难免萧瑟,用一种隐喻可能更好些。
2、忆故乡秋色
文/沈守华
金风好景话难夸,稻谷飘香千万家。
山上红枫红似火,田间美女美如花。
儿童塘畔剥莲籽,鹅鸭水中逐鱼虾。
落尽夕阳房院外,炊烟缕缕似窗纱。
【简评】:
首联:“话难夸”稍白,改“笔中夸”好些。
颔联:上分句可以,下分句显俗,田间种谷人谁又有心妆扮自己?
颈联:下分句“鱼”是平声,失替。另鹅食草,“小鸭水中寻米虾”。
尾联:“夕阳”不如用“残阳”, 落尽残阳窗外影,炊烟一缕绕窗纱。
3、【蝶恋花 • 秋夜思】
文/金落海
夜半秋虫无故闹,月挂梧梢,独步廊前绕。
阵阵归鸿破空叫,哪堪此刻惊人觉。
恨无双翅随鸿道。
寒舍孤娘,泪水如珠掉。
发染秋霜人先老,离乡背井何时了?
【简评】:
这阕词节奏感还是不错的,但一些用词用字不算准确,有凑韵的感觉。
起拍:写景不错,但“无故闹”语出无由,蛩语秋唱是常态,本该是整体写静态的,似有矛盾。“夜半秋虫声渐小,月挂梧桐,碎影窗前绕”。“独步”是起床无眠,过早入情。
第二拍的两个七字句看似不错,但一样存在用字不妥之处。“归鸿”一般指春回雁归(北),秋冷只是大雁南迁过冬。“征雁声声破空叫”。
过片相接可以,上面用雁,此处用鸿,意同字殊。“寒舍孤娘,泪水如珠掉”。表意不清,是娘有泪还是自己落泪,字面上模糊。“家书恨不随鸿道,欲问娘亲,笔下秋词少”。
最后两韵应顺应而下,不必写自己老,这中心转移、跳跃,读者也不好理解。“似见门前影身老,责儿外出何时了”。
4、秋
文/盛薇含
总怨秋风老,还贪一枕凉。
窗前飞落叶,篱下绽新黄。
节序由天定,沉浮亦自强。
倘如无得失,谁懂惜时光。
【简评】:
诗意不错,似有深秋的味道。起联意思还可再明确些,“老”稍显消极。
5、和州秋色
文/胡成葆
漁舟鸥鹭响江桥,牛渚矶头醉碧霄。
宋玉悲秋时境过,和州岭翠滚春潮。
【简评】:
这首诗过多的名词组织(漁舟、鸥鹭、江桥、牛渚、矶头、碧霄、宋玉、和州、岭、潮),内容就不易展开,诗意也就不能主张。
6、【桂枝香 • 秋香吴楚】
文/韦之俊
秋香吴楚,尽水秀草新,千山烟树。极目江洲恰好,浪牵云雾。彩云翻卷残阳里,和西风、漫天飞舞。翠峰环侍,陌阡开阔,风光无数。
自别后、相思暗许。念里短家长,欢歌朝暮。怀梦依然,情满蓼花洲处。何如旧忆重提起,眷炊烟荷塘童语。山亲水恋,奈何人远,至今孤旅。
【简评】:
词意很好,情景和融。
讲点小地方,起拍:秋香吴楚,尽水秀草新,千山烟树。这草新多用在春天,秋渐枯黄,当然这也可以是新,但习惯多不是这样使用。“秋香吴楚,尽水秀山新,千里烟树”。
“彩云翻卷残阳里”,这“里”语感不佳,改为“残职顾”有动感,如何?(“顾”似有用韵之味,语读还行)
这些都是小处,不碍整体。
图片
7、【鹧鸪天 • 立秋吟】
文/王立泉
细雨绵绵润物芳,立秋夏去渐生凉。
云收河畔芦花舞,风送田原稻谷香。
新句咏,笑声扬。怡情悦性写华章。
人欢酒熟随心欲,云淡天高任鸟翔。
【简评】:
这阕词格律用意还是可以的,还是字句的选用不到位,有些稍显繁复浪费。
细雨绵绵润物芳,这是春景了,这“芳”有凑韵之嫌。
立秋夏去渐生凉。前四字句意重复,入秋暑去。
云收河畔芦花舞,风送田原稻谷香。上分句的:“云收”是地名?否则表意不清。
怡情悦性写华章。上分句已经是说咏,后面再来个“写”不统一,“尽华章”。
人欢酒熟随心欲,云淡天高任鸟翔。这一联的两句后三字用的不好,“随心欲”意境差,“任鸟翔”无来由,即与上面的表述没有连接。
8.、【拂霓裳 • 乐秋天】
文/尚世柏
乐秋天。紫薇花缀万家园。风光好,更欣生态见新颜。楼前花烂漫,陌上舞歌欢。醉桃源。一声声、妆女似天仙。
人生快事,离别久、幸团圆。逢盛事,欲诸兄弟满堂筵。乾坤明德政,社稷好丰年。爱江山。又行看、如画在人间。
【简评】:
此词牌适合喜庆,尚老师所填情感还是可以的,但有点整体内容不是太连贯。如下片主要内容是老友重逢,但上片的设景没有到位,都说景语即情语,我们的设景(包括造景)都是为后面的情写作准备,就是要关联的上。上片写景太多(是为营造喜庆吧)且宽泛,看似热闹,实无衬托作用。象“楼前花烂漫,陌上舞歌欢”句,刚说楼前,一下又说陌上,再说陌上是谁在歌舞,是人?是蝶?另外下片的“爱江山。又行看、如画在人间”。就更空了。
9 、秋至
文/王敬华
落叶纷纷暑渐消,凉风习习向南飘。
原头稻菽千重浪,篱里瓜蔬一色娇。
日短月长滋露白,乌啼蝉唱唤寒潮。
金秋云淡高天远,红遍青山分外娆。
【简评】:
意可,
起联:“向南飘”语白,诗字要简,“向南”意已到,“飘”就多余了。
承联:“原头”不好,田头、田间好些,“一色娇”过于单调,秋天多彩,应该是“五色娇”这“娇”的词性可酌。
转联:表意不明白,“月长”二字语意不详。“唤寒潮”,唤不准确,寒潮来了,蝉就退场,“怯”才是真。
尾联还是可以的,秋之深远。
10、立秋
文/陈在忠
一日之间隔夏秋,连天酷热伴风流。
知时老柳飘金叶,玉米牵须笑不休。
【简评】:
起句:隔夏秋,这里的夏秋成词组,它们是和某一东西相隔,诗意本是夏秋之间所隔,就用“夏转秋。
承句:汗水涔涔也说不上有风流了,“少风流”才是。
转句:“飘金叶”是深秋之象,“知时老柳犹生发”。
合句:太实,少了意境。“鸟唱蝉鸣总不休”。是立秋,但“夏”不肯退也。
11、长相思
文/盛丽华
风满楼,月满楼。人倚西窗点点愁,家山万里浮。
念难休,梦难休。夜夜长更无尽头,坐听窗外秋。
【简评】:
整阕词意不错,喜欢结句“坐听窗外秋”,将静态表现为动态之美——秋声。唯感弱些的是上片结韵“浮”,字音不响,“浮”的现代读音也和其他韵字有差别。“家山万里舟”?
12、初秋夜独坐
文/武亭
年华留不住,转眼鬓衔霜。
叶落秋先至,风来夜未凉。
闭门宽椅坐,移步客厅量。
且任心飞远,于今不设防。
【简评】:
曾经风雨过,始有此时闲。优适的生活状态,整体不错。讲点小问题,一是两对仗联的用韵“凉、量”音同,语感不好;再一个就是颈联的上下分句都是写一个小范围(室中)的情态,就是坐和度(步),是否在下分句写一些其他的东西,如捉笔挥毫,邀友斗棋,弄琴吟曲------,上下句有一差别性的对照可能会更有味道。
图片
13、五律 立秋
文/马纪明
初秋暑未终,早晚盼清风。
陌上蝉声噪,林间鸟迹空。
闲来眠翠竹,兴至摘梧桐。
泛棹荷香郁,诗行醉意融。
【简评】:
在酷热中似有一丝凉风拂面,那是心中的一种感觉,秋天永远是值得期待:清爽、丰硕。尽管天气还是很热,但秋的的归来正在向我们靠近。整首诗还是不错的,起联亦景亦情,点题概括,承联及远以听觉,颈联写近物,身体所接触。唯结联有点宽泛,如果写成一种期待(回应首联)就更好。
14,一剪梅·秋吟
——马世秀
芳草池塘月一轮。乱点秋华。淡扫红尘。
风吹雁影又黄昏。露湿残荷。烟绕孤村。
憔悴轻霜白发真。往事如云。再起精神。
从今浮世辨清浑。水镜无痕,花木重春。
【简评】:
上片拟景,渐有萧瑟。过片自然,接之以情,写心境,叹过往,奋精神。任春去秋来,沉浮跌宕,自当重拾志向,再启未来。结句是景更蕴真情。这阕词意境、语感均可。
15、立秋吟
文/柴林红
日月匆匆逝,忽然逢立秋。
鸣蝉频啸咏,老柳失风流。
紫燕穿晨雾,红霞托晚舟。
稻香瓜果熟,梦锁玉壶游。
【简评】:
秋之吟,就是直咏,五律用之适合。这首诗整体还是可以的,但也有一些词句不够蕴籍。
首联:过于口语直白,“日月匆匆逝”一般而言是成立的,但用于诗语,有了“匆匆”,“逝”也就在其中,可以省去。“天转时光轴”。
颔联:有“鸣”蝉了,后面的“咏”意重复,“蝉稀鸣寂寞,柳老失风流”。字序调整以免两对仗句四平头。
颈联:后三是一二结构,如改成二一结构就更好,好区别颔联。“紫燕晨间雾,红霞晚上舟”。
尾联:意可,上分句俗,下分句雅。
16丶七律 处暑(新韵)
文/李朝胜
暑退凉来落叶稠,湖光暮色唤君游。
披霞度步听知了,举目托腮赏月钩。
挚友相逢编笑话,情人对视耍滑头。
桥涵水榭荷塘夜,好个江南好个秋。
【简评】:
这首诗用了不少俗语、俚语,还有中二联结构相同,有犯诗病之嫌。前四语法相类,后三结构相同(1-2)。尾联上分句名词堆砌有失诗味。
17丶七律 辛丑立秋
文/李天柱
时序秋临三伏间,温高不逊火炉边。
午中热气腾尘地,傍晚红霞映昊天。
偶有微风消浃汗,难逢暴雨灭焦烟。
农闲翁媪无余事,树下乘凉笑语连。
【简评】:
李老师的这首七律还是中规中矩,意思也到位,唯所缺的就是对仗用字不太谨严自然,有点生硬,如颔联中的“腾尘地=映昊天”就是过于天地相对自组名词而少了诗意。颈联中的“消浃汗”、“灭焦烟”都是一般书写文字语言,不合诗语。
18 、 七绝 秋歌 (新韵)
文/唐圣培
白露空田一片黄,篱菊灿烂笑寒霜。
村翁不唱悲秋调,晒谷家家金满场。
【简评】:
这首诗还是诗意满满、很有味道的。其实只要将承句中的“篱菊”改成“菊花”就完全符合平水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