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 布 原 作
万丈悬崖幽谷鸣,一帘飞泻复奔腾。排荆涌上长征路,到海犹存拍岸声。
改 作
识遍天衢浊与清,一流飞泻出云层。漫言落地无消息,到海犹存拍岸声。
此诗声威、气势俱有(主要见于第四句),只可惜寄寓不深,难成大器。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前三句不着力。首句纯是凑泊,"万丈悬崖"云云,作足了势叫不响,与哑炮何异?若能割舍掉这无关大局的虚景,以"识遍天衢浊与清"的实情句代之,则可以与结句首尾呼应,激活全盘。次句"帘"字小家子气,应易作"流",末三字也是可有可无的"调研员",难起什么作用,如以"出云层"三字代镇其位,气象便又不同。第三句通,干劲也足,只是失之浮夸,很有点大跃进时期高喊"亩产万斤"的味道。现在是新时期,这旧式标语当然不能再用。补一句"漫言落地无消息"作转,似乎颇为适宜。结句好,如大象之足,立地不可动摇。正是因为篇中有此绝响,才能迫使前三句改造自新,跟上队伍。没有这最后的"一七得七",谁还会去管前面的"三七二十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