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丞,1983年11月生,系中华诗词学会,解放军红叶诗社培训部导师、东部红叶诗社常务副社长、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镇江市公安文学协会会长,兼任《东部红叶》《漱玉》《多景诗词》等诗词报刊名誉主编、副主编。诗文作品散见海内外百余种报刊,《中华诗词》《红叶》《江海诗词》《中华军旅诗词》等报刊曾推出个人专栏,在《东南学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国防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评论80余篇,参加第12届《中华诗词》“青春诗会”,获首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谭克平杯”青年诗词奖、连续三届当代军旅诗词奖等奖项。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摊破浣溪沙·山村冬行 作者:张维德 曲径通幽落叶残,苍鹰巡视白云间。衰草枯黄鸣瑟瑟,朔风寒。 农舍倚崖修竹绕,小河流韵水潺潺。遥望远山峰叠翠,映蓝天。
【评】诗词色调运用是诗词写作的重要技能,色调运用包括情感、内容等诸多方面。这首诗能够注重用色调思维表达情感,但要注意不能色调反差太大。比如“曲径通幽落叶残”与“苍鹰巡视白云间”,衰草枯黄、朔风寒与修竹绕、水潺潺、峰叠翠等,反差过大,这样就冲淡了情感表达,导致情感分散,不够聚焦。
虞美人·冬 作者:张维德 千村万户丰收喜,又见寒风起。琉璃素玉覆山丘,剔透晶莹冰柱缀琼楼。 鹅毛大雪纷纷舞,百鸟咸藏羽。人间一派白茫茫,聚友闲吟梅蕊送清香。
【评】好的方面是观察比较细致,一些表达比较有特色,比如“冰柱缀琼楼”等。主要问题是立意不够新颖,依然是老生常谈,不能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前后气脉不够连贯,有些表达也较为突兀。
梦 雪 作者:乐逍遥 秋声渐杳隐寒蛩,岭上丹枫叶正红。 陶嫂敷霜羞怯怯,林妻梦雪意融融。
【评】题目“梦雪”,应该围绕“梦”着笔,围绕“雪”着墨。但是,这首诗只是在最后一句提一下“梦雪意融融”,是扣不住题的。同时,陶嫂、林妻,不是常见的传统诗词意象,这里就显得不伦不类。前两句更像写秋景,这些问题要尽力避免。
悦 雪 作者:乐逍遥 秋歌将歇莫生哀,冬曲鸣锣欲上台。 冷雨虽侵丹桂落,轻霜正促菊花开。 晴空雁醉枫林焰,沙岸鸥眠芦絮堆。 惊诧梅枝也争俏,为迎新雪出墙来。
【评】主要问题依然是没有扣题写,“悦雪”是喜雪,应该围绕“雪”落墨,写出自己喜悦的心情。但是这首诗看不出雪的痕迹,诗中的表达更像写秋景。以后应围绕题目选景,笔墨不能放得太远。
冬 作者:刘相法 黄叶招风疏落桠,远山立影半云遮。 迷情信有烟藏洞,爱眼恍疑仙弄霞。 几处隐幽临老竹,一枝摇曳是干花。 平生追梦循天道,闲里景光诗与茶。
【评】诗题“冬”,这是一个宏观叙述的角度。一般来说,宏观叙述的诗容易泛化,但是这首诗并没有限于宏观视角,半云遮、临老竹、一枝摇曳等都属于微观的细节描写,避免了大而化之的叙述,增加了诗趣、激活了诗情。所以,诗词视角一定有收有放,这样才能增加诗的弹性。中二联一主观、一客观,错落有序、取舍有度,布局得法,堪为佳作。
初冬第一场雪 作者:刘相法 风卷寒云白絮旋,人和政顺兆丰年。 霾多更觉冬逢晚,田旱长望君到前。 装点秀山呈气象,催行骚客钓江船。 梅花得润着枝早,料想吟情应灿然。
【评】全诗未着一个“雪”字,却句句含雪,而且每一句所写之“雪”又不尽相同,首句直描,然后化用,接着写雪之功能、雪之诗情,等等。读起来,眼前呈现出一幅幅斑斓的画面。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长相思·题梅兰竹三友图 作者:牧云归(岑虎) 疏影摇,暗香飘。兰竹无声共度宵。曾经雨雪嚣。 不争娇,不慕豪。贫瘠泥中不自嘲。同将春色邀。
【评】】能够围绕梅兰竹的精神写,同时能够注重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总体看没有写出新意,也没有写出“三友”独特的神态,“不争娇,不慕豪”,这些表达也过于主观。共度宵、雨雪嚣、贫瘠泥中不自嘲等句子,也不是很准确。
松花江雾淞 作者:辛勤(沈婉玲) 天和飞朔雪, 柳树结银花。 雾袅寒江晓,霜鲜劲草赊。 玉山呈瑞物,冰柱挂枒槎。 散作春归蝶,何妨染鬓华。
【评】选景丰富多彩,结句把雾淞形容为春归蝶、染鬓华也比较新颖恰当。主要问题是诗中景物较为松散,不够聚焦,代表性也不够强,所以难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表达也不够妥切,比如“天和”与“朔雪”同列,且“天和”与全诗的色调也是不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