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冷夫,籍贯江西,1964年出生于辽宁,成长于辽宁、河南、黑龙江等地,现居北京。原总参某部退休干部,大校军衔。现为解放军红叶诗社副社长、《红叶》执行主编。亲身感悟的“红叶密码”是:恒久传承的红色基因,血火浪漫的绿色情怀,激昂奋进的铁韵风骨,紧跟时代的创新脚步。正在形成的“诗观”是:意新,语工,律细,情满,节奏好。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鹧鸪天·初冬 作者:兰花幽香 冷雨敲窗又惹愁,韶华尽染度春秋。无端心绪愁中见,不尽离怀梦里收。 思未忘,念情留,凡尘俗事扰冰眸。今生作伴唐诗里,谁困痴情爱意囚。 【评】古今中外,大凡诗人总是多愁善感的。诗中“冷雨”“冰眸”“不尽离怀”等句使人触到初冬的丝丝凉意。这是一首司空见惯的咏怀之作,从中可见作者不俗的功力,以及对诗词的一片痴情。只是如何从惯常的意境和词汇中跳出,拓出更新更好的诗境来,值得所有爱诗者思考并努力实践。
卜算子·梅 作者:兰花幽香 玉蝶漫纷飞,唤醒南枝树。苍宇长空醉舞情,独爱梅花女。 眉目暗香盈, 娟秀伊人楚。 点点嫣红巧弄妆,远眺君归处。 【评】小词既有远景描述,又有细节刻画,含情脉脉,颇有味道。把梅花一般痴情的女子,或曰女子一般冷艳的梅花,临摹得生动形象,楚楚动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此景此情,焉能不醉?唯“苍宇”与“长空”语义重叠,稍显遗憾。
雪 作者:金水桥边 六出凭添一夜寒,东君束手百花残。 回头夏韵终无见,握手春吟亦有看。 问鼎中原围魏赵,覆亲丘壑吻长安。 曾经瞬作红尘客,化入洪流始可湍。 【评】对这首诗可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赞许者,会认为其大气、抒情、寄慨幽深,写出了雪这个自由精灵在天地间的千姿百态,亦可启迪人心。批评者,会认为其生涩、断续,语焉不详,诗中几处易生歧义,且主题思想表达模糊。
小重山·立冬日思乡 作者:金水桥边 不种相思不看云,晚来风有意、可称臣。东君可忍对星辰。西风烈、叶落未留痕。 尝试烩鲈莼,心沉凭老酒、向晨昏。何教愁绪付诗文,雁迹杳、冬至叩春门。 【评】一首小词耐人寻味,比较喜欢“晚来风有意、可称臣”这句,因为它瞬间触发了我的思乡之情。故土难离,这是让所有游子、所有情思都俯首称臣的地方,这是你无论走多远都魂牵梦绕的地方。总体而言,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仍有些模糊,但,在乡愁这一永恒主题上,适当地加点朦胧似乎更好,更容易走入人的内心。
木兰花·冬晨 作者:黄贻裳 东风夜放花千树,映亮小窗疑已曙。晨辉渐至满堂光,欲起几番身却拒。 六分应是飞花缕,白玉可如衾掩户? 寒香正好沁诗魂,赋得绮词吟雪舞。
【评】诗中照搬前人名句是一种冒险。作者敢以辛词作开头,说明很自信。然从效果上看,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能较好地融入全诗,当属不易。在冬天早晨,作者透过被白雪衬亮的窗户,想到此刻天地间已是银装素裹,却并不急着起身,为何?因为“寒香正好沁诗魂”,他正可展开诗的翅膀,用平仄之美与这美景相佩。这正是诗人之癖,诗人之乐!
桃源忆故人·冬雾 作者:黄贻裳 寒烟深锁蒙楼栋,枯草玉珠相共。难见街心雕凤,灯射车蠕动。 满城交警哨音恸,惊醒清晨温梦。唤起上班伊众,何急梳妆弄! 【评】上片写雾中景,虚实相交,恍若仙境。下片写雾中人,从梦中惊醒,又回到现实。对于雾这一题材,古人有“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等句,似已写到极致。今人再写,须有新的意象、新的情感,又要为人接受认同,实在不易。
咏 梅 作者:佛来迎 有所为时无所畏,内心强大热情沸。 苦寒炼就铁杆腰,红白飘来香鼻味。 雪剑风刀怕你么,冰肌玉骨着花未? 高标孤傲与谁同,松竹知交相勉慰。 【评】诗用仄韵,总是别具一格。加之“铁杆腰”“香鼻味”等亲切入时的生动描述,诗格立显。一句“有所为时无所畏”尽展梅花精神世界之强大,当学当赞!
更漏子·放假喽 作者:佛来迎 今上班,明放假。打点行囊归也。经温岭,过南京。玉城向柘城。 寒潮烈,人潮热。车水奔腾激切。谁思我,我思谁。回家心欲飞。 【评】从标题《放假喽》即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假期前一天上班,那种期盼和愉悦已跃然纸上。在这愉悦轻松心情下写的诗句,虽几近白描,却真实而明快,颇具感染力。对一名在外打工者来说,回家的热切,有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足以点燃自己。而一句“谁思我,我思谁。回家心欲飞”,应能点燃更多的人,一个思字,五味杂陈,足以囊括人生所有的况味和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