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登庐山
原 作
群峦涵秀谷,云雾涌奇峰。 飞瀑玉帘垂,松涛天籁鸣。 手挥五老去,三叠濯尘缨。 遥见仙人来,烟雨浮彩虹。
改 作
白云涵秀谷,情意向谁钟? 瀑尺裁苍翠,松鞭响净空。
一筇能度险,五老自成峰。 真面何须识,时时不稍同。
庐山诗殊不易作,有东坡绝唱在先,后来者谁敢轻易动手?然而到了当代,因为出了个彭大将军上万言书,又给诗家们添了不少原料。近年来几次全国诗词大赛,都有借彭氏影响而写庐山的诗作获大奖。故时人有"咏到庐山总夺魁"的感叹,久而久之,这事儿也就落了俗套。此作写庐山,虽未继续热门话题,免了俗套,但体式不古不今,语言不痛不痒,实在乏善可陈。本人素有"蝶谷医仙"胡青牛的毛病,见了疑难杂症便手心发痒,恰好又从未写过庐山诗,于是征得作者同意,拿该诗作了一番脱胎换骨的试验。首句用他三字,以示无意夺其版权;随设一问,略增些浪漫色彩。颔联原写"飞瀑"、"松涛",路数不差,功夫来到。瀑布最难写,常见者多"白练"、"飞流"、"溅珠"、"泻玉"之类,久嚼无味,故施治不从这些地方入手,而是以"尺"为喻,庶几可生出些新鲜感来。当然"裁苍翠"三字,容易使人想起徐凝"一条界破青山色"的"恶诗"影子("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是徐凝咏庐山瀑布的名句,曾被苏东坡讥为"恶诗"。其实这两句诗极具味,东坡之讥未免偏颇,只是他名气大,没人敢顶撞),不过历来用"恶"者不多,权当是物以稀为贵吧。下句"松涛"为常语,信手可拈,不若"松鞭"形象可感;"净空"二字借并列之意与"苍翠"对,应不会逃过行家的眼光。颈联原提到"五老",但欲将其"挥去",似有不敬,改写时作了挽留,请他们下移一座,镇住韵位,也算是重用了。"五老"腾出的席位,不妨自己来坐,补一句"一筇能度险",多少可扣住题目中的"登"字。这在篇中是不能省略的。结联扯到"仙人",离现实太远,又无余味可寻,裁减为妙。递补的两句,反用东坡诗意,另有寄寓在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