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6-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片赋文写于作者贬官途中,赋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地点与写作原因,比起正文语言较为平实,也隐隐点出对黄杨树无人赏识的无奈伤感。创作背景是作者首次被朝庭贬职,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任县令。作者在江中行舟放眼夷陵山谷之黄杨树,触景生情,全文俨然如一首严谨的咏物诗。
赋文第①段描写生长于宫中的柞树与梧桐,得日月光华生长华茂,第②段由“岂知”二字笔锋一转,描写生长于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即使自然环境荒凉冷落却依旧傲然独立、枝叶茂密。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衬手法极好的衬托了黄杨树的品格。第③段则写黄杨所处境遇,赞叹张骞见了它会将它移植中原;陆凯见了会折一枝寄友。然而虽品格坚贞却始终孤独地无人问津,可黄杨树依旧身处逆境却坚韧不拔,它岁寒不易的节操激发了作者自尊自傲的情怀,并强调了高尚的品格终将会被世人所看重,作者的心情也由抑郁转向坚毅与乐观。
《黄杨树子赋》问世时欧阳修方三十来岁。在文中作者将宫廷内有工匠精心看护的五柞及梧桐树与长于荒山野岭的黄杨树作对比,末尾有感叹——“嗟乎!日薄云昏,烟飞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然而黄杨树初衷不改,根屈盘而带石,坚定顽强屹立生长于天地之间,故引得作者赞叹“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这种生命的操守给作者无言的启示,给他搏击人生激流的勇气,去开拓人生的新境界。与《秋声赋》相较,作者着意为黄杨树写照——“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盘屈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惊湍之濆激;涧断无路,林高瞑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一切景语皆情语,赋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对它的赞许之情。人的生命更应有超越一般植物的信念。文如其人,亦折射其人品。[1]
全文语言清新华丽,采用骈偶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饱富气势,描绘了黄杨树岁寒愈茂,坚贞不易的高贵形象。 |
|